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血之孫吳> 第1384章 曹魏武帝(四)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384章 曹魏武帝(四) (3 / 4)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於是,曹操與他們約定日期會戰,先用輕兵挑戰敵軍,打了很長時間後,曹操派出精銳騎兵夾攻,大敗關中聯軍。

韓遂、馬超敗走涼州,楊秋則逃回安定,曹軍陣斬成宜和李堪等叛將,關中自此平定。

戰後,諸將問曹操:“當初,賊軍守衛潼關,渭水以北沒有防守之兵,我們不從河東出去攻打馮翊,反而在潼關與敵兵對峙,拖延許久才北渡黃河,這是為何?”

曹操說:“賊兵佔據潼關,如果我軍進入河東,賊兵必將帶兵守住各渡口,則我軍不能渡到河西;因此我以重兵逼近潼關,賊兵全力來守南邊,西河的防備空虛,因此徐晃、朱靈二將才能輕易攻取西河。然後我帶大軍北渡,賊兵不敢與我們爭奪西河,是因為有二將的軍隊。連起戰車,樹起柵欄,做通道向南前進,既是創造了敵軍不能取勝的條件,同時又向敵人示弱。渡過渭水後深溝固壘,敵軍挑戰不應,是為了使敵軍驕傲自大;所以敵軍不造營壘只求割地講和。我順著他們的意思答應下來,之所以依著他們的意圖,是為了使他們安心而毫無防備,然後蓄精養銳,一旦出擊,就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用兵之道,本來不能墨守成規,只求一種方法。”

當初,敵軍每到一支部隊,曹操就面露喜色,戰後眾將問他高興的原因。

曹操回答:“關中地域遼闊,如果賊軍各自依險阻抵抗,征伐他們,沒有一二年的時間不能平定。如今都聚集於此,雖然人數眾多,但都彼此不和,沒有統一的主帥。這樣,消滅敵人容易成功,我所以高興。”

十月,曹操進軍包圍安定,楊秋投降。

曹操恢復他的爵位,讓他留在這裡安撫民人。

曹操撤回後,命夏侯淵督眾將繼續西征。

夏侯淵在兩年內,逐馬超、破韓遂、滅宋建、橫掃羌、氐,虎步關右,使涼州地區基本平定。

建安十七年212年)正月,曹操回到鄴城。

漢獻帝准許曹操“參拜不名、劍履上殿”,如漢丞相蕭何故事。

建安十七年212年)十月,曹操起兵南征孫權,號稱步騎四十萬。

次年213年)正月,曹軍進至濡須口,攻破孫權設在江北的營寨,生擒其將公孫陽。

孫權親率軍七萬,前至濡須口抵禦曹軍。

兩軍相持月餘,曹操的水軍作戰失利。

由於春雨瓢潑、江水上漲,曹操見難以取勝,遂撤軍北還。

三月,復《禹貢》九州,天下十四州併為九州,此時的冀州擁有三十多個郡。

五月,漢獻帝冊封曹操為魏公,加九錫、建魏國,定國都於鄴城。

魏國擁有冀州十郡之地,置丞相、太尉、大將軍等百官。

七月,曹操建魏國社稷宗廟,又在魏國內設定尚書、侍中。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四月,漢獻帝冊封曹操為魏王,邑三萬戶,位在諸侯王上。

此時,曹操名義雖非天子,但實際已經有天子之實。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十月,漢獻帝又賜予曹操王冕十有二旒,乘金根車,駕六馬,設五時副車,曹操以五官中郎將曹丕為魏王太子。

建安二十年215年)三月,曹操見劉備已取得益州,而漢中是益州門戶。

“若無漢中,則無蜀矣”,劉備必然要攻取漢中。

於是,曹操搶先一步,率十萬大軍親征漢中張魯。

四月,曹操自陳倉出散關,到河池,氐王竇茂恃險不服。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