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血之孫吳> 第1417章 白狼山之戰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417章 白狼山之戰 (3 / 3)

八月,曹軍一直急行軍到距離柳城不足二百里的白狼山附近,袁尚、袁熙與蹋頓單于、遼西單于—樓班、右北平單于—能臣抵之才倉皇集結數萬騎向西迎敵。

最終兩軍在白狼山遭遇,這是場遭遇戰,其實也是場決戰。

如果曹操戰敗,那麼全部曹軍勢必全軍覆沒於遼西,因為他們沒有退路。

如果烏桓戰敗,那麼他們的柳城勢必失守。

當時,烏桓的優勢是以逸待勞,兵馬盛眾。

但他們面對曹軍的到來卻措手不及,而且和其他遊牧民族一樣,他們單兵能力強,但整體作戰弱。

曹操的優勢是出其不意,手下都是勇冠三軍的猛將和精銳騎兵包括一些虎豹騎)。

不過他們經過十幾天的山路和急行軍,體力已經大打折扣,更何況他們的重灌主力步兵還在後面,難以及時趕到。

面對多於自己的烏桓軍,很多曹軍將士們也都感到恐懼和發怵,希望等待後續部隊。

雖然曹軍左右皆懼,眾人請求緩戰,但是張遼卻力勸曹操要趁著敵陣不整而急速出戰。

敵陣不整的戰機會稍縱即逝,張遼勸戰的語氣也就顯得非常奮發了。

曹操在白狼山上觀敵陣時,看到烏桓軍軍陣不整,又看到張遼的勸戰急攻,壯之。

終於,曹操採納了張遼的建議,下定決心選擇急戰。

於是,“自以所持麾授遼”。

根據《淮南子·主術訓》的“軍之持麾者,妄指則亂矣”,說明,“持麾”的作用在於“指”,張遼負責臨陣指揮。

根據《魏武軍令》的“麾前則前,麾後則後,麾左則左,麾右則右。不聞令而擅前後左右者斬。”

因此,曹軍各部的進攻方向、進攻時機皆由張遼決定。

張遼臨時獲得了曹操用來指揮部眾的麾旗,於是離開了陡峭的山坡,來到了山谷之中指揮先鋒部隊衝向敵陣。

曹軍的精銳騎兵與烏桓騎兵在白狼山下爆發了一場血戰,徐晃、張合、鮮于輔、閻柔、曹純奮勇爭先,數萬騎兵的大混戰,可以想象戰鬥的慘烈。

烏桓原本“眾甚盛”,但看曹軍如此勇猛,其陣行開始崩潰。

在混戰中,蹋頓當陣為張遼斬殺,一說為曹純部—虎豹騎俘獲後斬首。

烏桓群龍無首,最後終於被殺得七零八落,死者被野,三郡烏桓的主力騎兵在這場決戰中開始全面崩潰。

此戰中,曹操大獲全勝,斬蹋頓及名王以下十餘人,俘虜二十餘萬人。

此後,曹操收烏桓精銳,之後率其征討四方,號稱“天下名騎”,邊民也因此得以安居生息。

喜歡血之孫吳請大家收藏:()血之孫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