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血之孫吳> 第1477章 漢吳之盟(二)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477章 漢吳之盟(二) (1 / 3)

朝廷上下在士族之亂後,不僅重新丈量和分配了耕地,同時也計算出了產值。

就在魏州、兗州、青州的土地上,昔日的大漢鼎盛時期,人口當在四千萬左右。

這說明三州之地足以供養如此之多的人口,可現在的朝廷實際控制下的人口卻只有六百萬左右,僅僅只有鼎盛時期的一成半。

也就是說,朝廷治下土地多而人口少,耕地多的根本沒人去種!

雖然土地多,但是人口少,這也是當初曹操實行屯田制度的初衷。

可現在朝廷面臨一場大戰,到時候前線需要軍隊,後方卻需要人種田。

這一切本來就是衝突的,何況還要人運糧,這就導致戰爭極大地動搖了屯田制度的實行。

區區六百萬人口,一百多萬戶,青壯頂了天也就只有一百多萬。

其中,一成青壯都去當兵打仗了,到時候還得有至少兩成青壯負責運糧。

本來種田的人就少,加之氣候原因導致的糧食減產,這讓朝廷在財政上更是雪上加霜。

原本百姓透過屯田制度可以安居樂業,朝廷在徵稅、百姓在服徭役的同時,人口也能慢慢地得到恢復。

可現在好了,北周大軍壓境,朝廷又得出兵抵擋。

歷來朝廷每逢戰爭,不外乎加大稅率,徵召更多的百姓參軍、服徭役。

這使得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沉重的負擔都壓到了肩膀上,不過這也是朝廷的無奈之舉。

總之,現在的朝廷若是隻依靠自己肯定是不行的,最後苦的還是北方的百姓。

畢竟朝廷的開支,軍隊的開支,這一切都是定量的。

本來在和平年代,百姓可以休養生息,可一旦爆發戰爭就苦不堪言了。

現在的情況就是如此。

可以預見的是,北方的人口又將因為戰爭的到來,從而再一次銳減!

打一個比方,本來朝廷治下有一百萬戶百姓,每戶有耕地百畝。

算上氣候原因導致的糧食減產,每戶百姓一年可以收穫大約一百石糧食,其中有一半需要上交朝廷。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