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血之孫吳> 第1477章 漢吳之盟(二)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477章 漢吳之盟(二) (2 / 3)

也就是說,朝廷原本可以每年徵收五千萬石糧食,從而支付一切開支和供養軍隊。

可現在戰爭到來,百姓需要服徭役,從而導致種田的人更少了。

種田的人少了,種的田也少了,那麼糧食產量也減少了。

可朝廷需要應對戰爭的消耗,因此又要抽重稅,那麼負擔就加到了百姓的身上。

比如一戶百姓本來一年種一百畝田,一年收穫一百石糧食,上交五十石稅糧。

可隨著家裡的頂樑柱去當兵或者服徭役了,就靠家裡的老人、女人、孩子,根本不可能種的完一百畝田。

這就導致一戶人可能一年只能種六七十畝田,出產六七十石糧食,上交的稅糧卻可能也是這麼多。

辛辛苦苦一年,種的糧食全交稅了,這讓百姓怎麼活啊?

因此,現在的朝廷就算面臨戰爭也不敢抽重稅,甚至根本無法動員太多的民夫來運輸糧草。

否則青壯都去當兵、服徭役了,屯田制度就廢了,百姓也根本活不下去了。

再者,現在的大漢朝廷壓根連休養生息的時間也沒有,否則的話還是能夠應對這一次的戰爭的。

就好比,原先每年徵收的稅糧在支付完開支之後,或許每年都能有剩餘。

那麼一年一年下來,倉庫裡的庫存糧食就多了,並且還能屯放在距離幷州前線更近的地方。

這樣一來,到時候就不需要太多的民夫,且運輸距離也不遠了。

可現實卻是殘酷的,朝廷壓根沒有存糧,因此只能依賴我方進行援助。

可就算我方每月能夠援助十五萬石糧草,也根本不夠朝廷使用,且這些糧食還得依靠朝廷自己徵召民夫來運輸呢!

如此一來,這個問題又一次成為了一個無解的命題,除非我方出人、出力、出糧來解決!

在想明白此中關鍵之後,我也不禁為朝廷捏了一把汗,這還真是天亡大漢吶!

”荀大人,莫非此次三十萬聯軍所需糧草皆需要我方進行提供嗎?”我不禁問道。

這是一個關鍵性問題,畢竟我也不希望聯軍被滅,不然北周不得統一北方啦?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