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血之孫吳> 第1488章 三省六部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488章 三省六部 (2 / 3)

尚書省則是最高行政機關。

其下設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等六部。

1086年,北宋反變法派執政,改為——三省共同議事,奏請取旨,分省治事行下,實際上使三省合一,後習慣上常統稱三省。

南宋公元1129年,又實行三省合一,二十四司也時或省並。

比如,1129年以禮部兼主客,祠部兼膳部,兵部兼職方,駕部兼庫部,比部兼司門,工部兼虞部,屯田兼農部等,還省並若干寺監入六部。

公元1163年,又進一步省並六部下屬諸司,如以司封兼司勳,禮部兼祠部,兵部兼駕部,都官兼比部,工部兼屯田等。

遼代,南面官系統中,設三省六部其中“中書省”初名“政事省”),設官同於宋制。

金、元、明只設一省六部,一省,金為尚書省;元、明為中書省。

1380年,明朝罷中書省,分中書省之權歸於六部。

至此,六部取代了三省六部制。

………

隋文帝楊堅在中央設立三師、三公、五省尚書、門下、內史、秘書和內侍)。

三師、三公只是一種榮譽虛銜;

五省之中,只有尚書、門下、內史三省才是真正的中樞權力機構;

秘書省掌圖書典籍,職任較輕;

內侍省掌侍奉宮掖,委以宦官。

三省各有明確分工。

中書省,古代官署名。

魏曹丕始設,掌管機要、釋出政令的機構。

沿至隋唐,遂成為全國政務中樞。

隋初稱為“內史省”,後改為“中書省”。

宋代,中書省與門下省合併為一個機構“中書門下”,掌握行政大權,長官為“同平章事”,即宰相,其與掌管軍事大權的樞密院合稱“二府”。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