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血之孫吳> 第1488章 三省六部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488章 三省六部 (3 / 3)

元代,以中書省總領百官,與樞密院,御史臺分掌政、軍、監察三權。

門下、尚書兩省皆廢,故中書省較前代尤為重要。

地方行政由中書省外派的“行中書省”即“行省”掌握。

明初沿用,洪武十三年廢丞相、中書省,由皇帝直接統領六部。

明永樂帝時,設內閣,機要之任開始歸“內閣”。

負責起草詔令,明宣宗後擁有票擬奏章的“票擬權”。

門下省為官署名稱。

東漢時即設侍中,秩比二千石,屬於少府,職掌為侍從皇帝左右、贊導眾事、顧問應對,皇帝外出,則侍從參乘。

門下省,原為皇帝的侍從機構,南北朝時權力逐漸擴大,北朝政出門下,成為中央政權機構的重心。

隋唐時,與中書省同掌機要,共議國政,並負責審查詔令,簽署章奏,有封駁之權。

其長官稱侍中,或稱納言、左相、黃門監,皆因時而異。

其下有黃門侍郎、給事中、散騎常侍、諫議大夫、起居郎等官。

尚書省,於南朝宋得名,前身為“尚書檯”,由漢代皇帝的秘書機關尚書發展而來。

是魏晉至宋的中央最高政令機構,為中央政府最高權力機構之一,組織機構於隋朝定型。

以唐代制度為例:有吏部、禮部、兵部、刑部、戶部、工部等六部,下轄吏部、主爵等24司。

六部尚書都以所在“部”為名,而郎官以所在“司”為名,負責執行詔令。

六部三省的長官侍中、中書令、尚書令相當於秦漢時期的宰相。

尚書省是國家最高行政機關,其下設吏、禮、兵、度支後改為戶)、都官後改為刑)和工六部,與諸寺、臺分別處理各類事務。

每部設尚書為最高長官,總管本部政務。

開始的時候,六部叫做六曹,即六個辦事機構。

六部的長官為尚書,六部的設定成為後代封建王朝中央政權的固定制度。

喜歡血之孫吳請大家收藏:()血之孫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