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一提的是,石勒相比晉軍和劉曜來說,其手下還人才眾多!
兩萬幷州軍,石勒和侄子—石虎各領一萬,麾下還有十八位將領。
王陽、夔安、支雄、冀保、吳豫、劉膺、桃豹、逯明、郭敖、劉徵、劉寶、張越、張噎僕、呼延莫、郭黑略、孔豚、趙鹿、支屈六!
這些人原先就是幷州軍的將領,或擔任校尉,或擔任中郎將。
在幷州軍鼎盛時期,他們每個人至少都統領著五千、一萬大軍,因此個個都是上將之才。
直到現在幷州軍兵少了,雖然他們只能暫時擔任軍司馬一職,但卻也保證了幷州軍的強大。
畢竟將軍們都降一級擔任了中級軍官,這支軍隊想不強大都難,更何況主將還是石勒、石虎。
正因為如此,在面對晉軍之時,幷州軍幾乎從未吃過虧。
直到冉閔回來之後,由於有了騎兵的加盟,幷州軍更是吹響了向晉軍反攻的號角!
等到北齊攻佔雁門關,晉軍成了甕中之鱉後,幷州軍更是完全佔據了上風!
可惜幷州軍的人數還是太少了,這使得他們在追著晉軍打的同時,卻根本沒有餘力去反攻各處的城池。
這就給了劉曜、張燕等人機會,等到各路晉軍退守晉陽之後,其原本的地盤也被黑山軍所佔。
面對如此局勢,石勒也是無奈,因此只能吃個啞巴虧。
最終,三路人馬由於目標一致,於是聯軍就此組建。
其中,黑山軍實力最為雄厚,劉曜的身份、地位最高。
因此,劉曜擔任了盟主,石勒、冉閔卻是淪為了邊緣人物。
眼看著劉曜耀武揚威,石勒恨得牙癢,卻又無可奈何。
好在劉曜也沒有高興太久,直到秦軍對曹魏展開了反攻,河東也就此被秦軍所佔。
這一下子,劉曜沒了地盤,他聯軍盟主的地位也眼看著就要保不住了。
之後,劉曜、張燕交惡,劉曜派兵搶了上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