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現在北方的冬天來得早,去得晚,但其實對臨近淮水的幾個郡影響並不大。
因此,雖然曹魏在南線的領地只有幾個郡,但實際上產出卻也不比北線的將近兩個州要少。
同時,隨著秦軍佔據了不少中原之地,他們的土地、人口也大大增加了。
隨著雙方陷入短暫地和平,黃河以南全都休兵罷戰,幾個勢力也都相繼開始休養生息了。
然而我卻知道,這將會是暴風雨來臨的前奏,不過我方在北線將會開展長期的防禦戰略。
接下來,我方將把重心放在統一南方、整頓內部、防禦北部為主,未來三年內也不會再採取任何地大規模軍事行動。
畢竟南方几個州全都百廢待興,所謂經濟才是第一生產力,沒有經濟做基礎又如何能夠繼續打天下呢?
好在這一次曹操完蛋了,雖然秦軍大賺特賺,但其實我方的收穫要更大。
首先從地盤上來講,雖然我方放棄了隴州的三個郡,但卻收了豫州和徐州的好幾個郡。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北狩大軍到了昌邑,最後昌邑方面以誤會為由喝令孫觀所部退回了琅琊郡。
而我軍卻以協防的名義,陸續接管了汝南、譙郡、彭城、下坯、東海等地。
這些原本都是曹魏南線的地盤,結果被我偷偷派遣官吏過去,從而暗中將他們給佔為己有了。
偏偏曹丕直到現在還被矇在鼓裡,這就叫做溫水煮青蛙,只有等到時機成熟,我方勢必還要將南陽和魏軍一塊吞下!
另一邊,秦軍在收兵之後,宇文泰也開始了大規模的戰略調整。
首先,宇文泰、宇文邕父子到了洛陽,卻把司馬懿派到了許都鎮守。
此時,大秦的地盤已經不再侷限於雍涼之地,而是拓展到了司隸、豫州、幷州。
論及兵力,秦軍以騎兵為主,大約還有八萬鐵騎。
至於步兵,秦軍也和昔日的魏軍一樣,以徵召為主。
但凡治下人口越多,青壯也就越多,那麼兵員也就越多。
論及人口,大秦已經超過了一千萬,不過我方更多大約有三千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