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
眾人領了命令,便開始忙活了起來。
自此,盤踞在長江南地的這個龐大的明勢力開始露出了抓牙,虎視眈眈的望向了長江以北的那一大片土地。
......
此時,漢庭和黃巾的戰鬥依舊打得火熱,各路英豪湧現,你方唱罷我登場,雙方是各有勝負。
不過相對於漢軍,黃巾軍不管是在戰略計謀,還是士兵素質,都處在下風,唯一的優勢就是人數巨大。
也是因為如此,才能有輸有勝。
可惜,這種情況並沒有持續多長時間,某一日黃巾與漢軍在正面戰場上打了個旗鼓相當後鳴金收兵。
夜晚,黃巾軍休息之際,突發一場大火,漢軍隨之出現,乾脆利落的擊敗了黃巾,斬地無數。
經此一戰,黃巾軍士氣大損,逢戰必敗,一重濃濃的烏雲籠罩在了整個黃巾勢力的頭上,張角沒什麼好的解決方法,只能放棄野戰,且戰且走,最終被逼回了鉅鹿城中。
而馬天宇、郭卜一方的北上的豫州黃巾也沒討到什麼好。
前番剛被明軍擊敗的他們士氣還未恢復,正急行北上之時,突遇南下的幷州鐵騎,隨著董卓一聲令下,鐵騎長驅直入。
而豫州黃巾又多是步卒,此戰過後,董卓名聲大勝,馬元義、郭卜兵敗,費盡心思收攏殘軍,可當初北上的十餘萬黃巾經此一戰,最後收攏回來的,只餘下了四萬,超過一半的黃巾士卒不知所終。
繼續北上的計劃就此擱淺,想先退回豫州恢復力量,又聞朱儁率軍東向北行,好在廬江明軍突然北上,這才勉強遏制住了朱儁的攻勢,馬元義、郭卜得到了一絲喘息之機。
......
六漢皇宮。
劉宏端坐在龍椅之上,眼神陰霾的審視著底下群臣。
過了許久,才開口問道:“眾位愛卿,前番皇甫嵩來信,讓朱儁從南陽出發,向東北向移動,我與諸位協商,大家也都表示贊同,現在已經過了好些日子了,諸位可有喜訊報我?”
聽到劉宏的問話,楊賜眉頭皺起,立在一旁不發言語。
皇甫嵩是武將,按理說應該屬於楊賜一個派系的,可皇甫嵩和宦官也有接觸,雖然不深,但不得武將一派的歡喜。
前段日子皇甫嵩來信,說希望調動朱儁的兵馬往東北向行,楊賜是第一個站出來反對的。
按照楊賜的想法,他認為黃巾人數雖多,但都是些烏合之眾,成不了什麼氣候,更何況劉宏下放軍權,允許地方州郡徵召士卒,皇甫嵩若整合這些士卒,即可獲得大量的軍力,介時只需慢慢蠶食,覆滅黃巾當不在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