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晚明霸業> 第六百九十九章 朕有一個大膽的想法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六百九十九章 朕有一個大膽的想法 (1 / 2)

第六百九十九章朕有一個大膽的想法

“陛下,大捷。”

中書舍人手持軍報進入,將一封軍報遞給了徐梁。

這封軍報正是前線傳來的最新捷報,滿清損失慘重,連連後撤。至於戰利品的收繳,軍報更是用堆積如山來形容。

徐梁嘴角上揚,之前的一絲陰鬱徹底消散不見。他步伐輕快地走在廊橋之下,來到了總參謀部的官署。

“東虜這是來送年貨的!”徐梁一進門便抑制不住地大笑道:“若是這樣不斷添油來打,雖然十倍於我的兵力,也終究是要耗盡的!”

李巖等一干參謀連忙起身相迎,隨著徐梁直接進了作戰室。

作戰室裡有北直、山陝、河南、荊襄等地的沙盤,因為實際控制區域的不同而有精細程度上的差別。

李巖取了竹鞭,一點插著紅旗的龐家莊,道:“陛下,現在我軍新軍第二使主力集結在此,沿瀦龍河流域不放。”

他又在西北方向的小城模型上點了點,道:“虜將索海退潰之後在此收攏潰兵,人數大約在五千上下。”

“一萬四五千人,現在只有五千了啊。”徐梁笑著拿了標尺隨手一量,換算了比例:“退兵三十里,還真是一場大潰敗。”

李巖道:“臣等正在研究此戰報送的軍情資料,前線的說法,頗有值得研討之處。”

“哦?說說。”徐梁盯著沙盤,看著那一個個小小的陶瓷人馬,就像是看到了自己的大軍一般,透著濃濃的親近之情。

“前線提出改進方陣戰術:以火銃手配充方陣之中,可使方陣攻擊火力增強,猶如火器在工事之後,驅散當前敵陣。同時再以火炮、火銃填塞方陣之間,以鴛鴦陣保護之。使被方陣驅散之敵受到集中打擊,猶如人為關隘。最後配以騎兵,在敵軍潰退時加以追擊,可增大戰果。

“由此可總結為兩條:其一,我軍中遠端打擊力度極弱,請加火銃。

其二,我軍方陣司在作戰中機動性極差,請調騎兵。”

李巖說著,面色沉重下來:“兒郎們奮勇殺敵,不曾有半點畏懼,東虜之兵也並無可道之處。只是因為軍械不足,以至於徒增傷亡,實在是令人不忍。”

大明火銃的產能在這個時代,對付滿清和李自成是絕對足夠的,這是基於國家綜合國力而帶來的碾壓。

三百年大明,絕不是野人和流寇能夠比擬的。

關鍵還是人。即便是再好的武器,也得有人會用。

如果只是教會士兵用火銃,只需要半個月的集中訓練就夠了,一共十八個分解動作,再笨的人都能學會。然而要想讓這些士兵學會列陣、變陣、服從鼓號,能夠在陣前面對敵軍的弓箭和戰馬不亂陣,這就需要長達兩個月的新兵訓練。

在這兩個月中,訓導官會每天給這些原本處於社會底層的人灌輸榮譽、紀律和尊嚴,就像是栽培莊稼時施與的陽光、肥料和水。這個成長過程絕非一蹴而就,而且絕不能拔苗助長。

“至於騎兵,在收復河套之前,基本是不可能大批次配備部隊的。”徐梁道:“不過火銃手的話,我倒是有個想法。現在咱們缺的是合格的兵,而非火銃,所以想要火銃兵的營伍,允許他們從老兵中挑選一批出來,進行火銃訓練。每期的訓練時間為十天,能學會就配銃,學不會就算了。”

每五天就有足夠裝配一個營的火銃送到位於濟南的軍資倉庫。在山東收羅了大量的煙火作坊之後,技術工人得以補充,火藥的產量和質量也在平緩上升。這都為明軍進入火器時代奠定了物質基礎。

“臣這就向各部訓練參謀發放火器操典。”李巖又道:“陛下,真滄防線中段戰備壓力較大,是否調派騎兵營前往支援?”

“闖逆和左鎮有什麼反應?”徐梁問道。

“最近得到的情報:原降闖總兵白廣恩、馬科,陣前倒戈,投降東虜,獻出沿河要塞,使得吳三桂順利渡河。

“闖逆手下大將羅坤與吳三桂所部在延長縣大戰整日,最終不敵,北撤到了延川東北的永寧關。吳三桂率部直逼延安,其後東虜三順王部也相繼進入陝中州縣。闖逆大軍如今在西安未動,不知部署。”

“吳三桂等於是攔腰將陝西一切為二了,就不怕被闖逆南北夾擊麼?”徐梁看著沙盤上的形勢,吳三桂固然成功捅進了陝西的中腹,但北有李錦、高一功。南有闖逆主力,若是站不住腳就會被兩廂夾擊。

“東虜主力是走關外?”徐梁突然反應過來:“豪格他們怎麼走的?”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