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晚明霸業> 第七百一十八章 袁宗第欲投續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七百一十八章 袁宗第欲投續 (2 / 3)

邵一峰領命而出。

傅青主聞言笑道:“皆道陛下奉行精兵,今日得聞,方知傳言不假。”

徐梁微微一笑,表示同意。他忽然聞到身後有股草木焦枯的氣味,以為是哪裡失火,回頭一看才見茶肆老丈手燃一大把草木灰壓出來的劣香,朝自己拜了又拜,跪地叩首,口中喃喃道:“太微星君大天尊在上,請受小老兒香菸敬拜。”

“老丈,你是命好,可算讓你遇著活生生的太微星君了。”傅青主一大把年紀,猶然不忘開玩笑。徐梁也忍俊不禁,笑出聲來。

徐梁原本設想的正月攻勢是以收復太原為目標的一次閃電戰,戰術難點在於兩面出擊,攻敵不備。之所以他要親自坐鎮,是因為敵人的情況複雜,有滿洲八旗、有大同降軍——新編的綠營、有袁宗第率領的闖軍、還有明軍潰兵形成的山賊響馬。

我軍的情況也不簡單。徐敬業和高燕山隔水阻,協同作戰難度過高,同時開闢南北兩個戰場對於兵力要求也過大。而且在山西淪陷之後,晉省忠義之士組成了大大小小的勤王軍,依託當地縉紳的支援,與清兵周旋。其中較大的一股為“交山軍”,原歷史劇本中,他們在順治六年還曾反攻過太原城,可惜兵敗。

無論是徐敬業還是高燕,打仗方面的確是經驗豐富的驍勇戰將,但涉及政治、經濟、民心等意識形態上的問題,他們就力所不逮了。這種情況下就十分需要有人坐鎮拍板。

袁宗第帶兵起義就是一個例子。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現在徐梁毫不遲疑地先行接納,等於提前達成了一半的作戰目標。

而且徐梁還知道一個未發生的秘密,那就是大同守軍姜鑲並非滿清的忠臣。這個闖來降闖、清來降清毫無操守之徒,按照原歷史劇本中,會在五年之後的戊子年起兵抗清,史稱“戊子之變”。

戊子之變的結局是叛將楊振威殺了姜鑲,投降阿濟格。阿濟格惱怒大同固守,入城後大肆屠殺,除了楊振威家得以保全,幾乎將大同人盡數屠盡,周圍府縣也都受到了牽連,史稱“大同之屠”。

現在山西境內的綠營兵比滿洲大兵還多,如果能夠好好利用姜鑲的反覆無常,說不定山西也能一鼓而下。若是趕在清軍增援陝西之前佔領山西,正好將陝西與北直隔離開來,動搖其軍心士氣。

而到了姜鑲這個級別,除卻自己,無論是誰,都無法果斷拍板,更不能做出任何承諾。換成姜鑲的立場而言,明軍這邊若只是一個督師,他也不會輕易叛清。就如袁宗第不可能向高燕投降一樣。

“貧道並不知陛下要來山西,本是想去青州府的。”傅青主知道自己半路巧遇會讓人有所擔心,尤其聖上身著便服,路線洩露可是大事。他解釋道:“至於得知陛下在懷慶,乃是因為前些日子看《皇明通報》,見陛下坐鎮洛陽,主持河南施政之事。想來春耕之際,河南又是中原糧倉,陛下多半還是會去的。”

徐梁笑道:“其實原本我要在濟南大婚,後來禮臣們說行在無法行此大禮,所以只得作罷。既然如此,我就趕在青黃不接的時候先光復山西。”

傅青主笑道:“陛下舉重若輕,果然是雄主之風。”

徐梁搖頭道:“雄主談不上,勉強能算是個有為者罷了。”

“陛下,貧道有一事不明,敢請教。”

“不敢稱教,先生請說。”

“以貧道看來,天下之重無非是在京畿、江南。陛下立足山東,背靠江南,北面而取京畿,正是一戰而霸業定之態勢。為何要先取山西呢?”傅青主問道。

徐梁一心撲在戰略決策上,總參謀部更是給出過各種可行、不可行的方案。傅青主此問終究沒有超出範圍。他道:“若是集中大兵,一舉攻克畿輔,從軍事而言並非困難。”如今新軍整編之後,主力戰兵就有將近四萬餘。這四萬人如果全放在北直隸,滿清就算全軍固守,也未必能守住北京。

“只是如此一來,就是兩軍決戰的態勢。”徐梁道:“即便勝了,我軍損失也會很大,在我看來不值當。”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