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九章整編
雖然道教在華夏的時間很漫長,但是對信眾的方針卻並不統一。
可以分為民間信眾和宮廷信眾。
前者更加註重威儀,後者卻類似巫醫。
正一派優勢在於雙方都有涉獵,幾乎壟斷了高低端市場。
然而壟斷勢必會造成市場上教職人員的素質低下,良莠不齊,無數人打著正一的旗幟,招搖撞騙,純粹是為了混口飯吃。
而道館招收徒弟,也純粹是為了壯大門面,彰顯道門盛況。
所以縱觀大明朝,正一一派,幾乎沒出現過得道的真人,即便是嘉靖帝崇尚煉丹,天天要求臣下寫青詞,沒日沒夜的嗑藥,搞得國家烏煙瘴氣,也不行。
在徐梁看來,這就是瞎胡鬧,你整一堆含金屬超標的丸子吃下去,別說得道成仙了,不吃死人就不錯了。
這種謊言,根本就沒有辦法長久,與道教與國家都不利。
而反觀全真教,注重的個人的修養呢內斂,講究更多的是形而上的東西,採取精英傳承,在選擇徒弟的問題上,也十分慎重,同時也竭盡全力培養,故而人數雖然不多,但是有名望的道長很多。
當然,徐梁也不得不承認,有前一世看電視劇,全真教王重陽、郭靖的影響。
但畢竟是國家大事,要經過細緻的瞭解才可以下定論。
不調查還好,經過調查,尤其是五代之後,有了厚積薄發的基礎,全真教完全超過正一,前者有丘處機勸諫成吉思汗,成為道教主流。
後者常月道長出山受戒、整頓教風,講究打鐵需要自身硬,全真七派只有龍門有戒律,所以受戒弟必然皈依龍門,在某種角度而言統一了全真,造就了龍門、臨濟半天下的盛況。
徐梁對於道教史並不瞭解,倒是與常月道長有一定的淵源,在與傅青主交流之後,更覺得全真比正一更適合統治者調劑社會矛盾,安撫人心。
現在大明的自然科學逐漸形成體系,質疑之風很快就會隨著科學的發展而蔓延到各個角落。那時候符咒的靈驗度、丹藥的合理性,都會受到衝擊。
人人往往會因為一個可疑點而否定全部,所以正一的未來並不明朗。而全真重點在於哲學思辨和宗教體驗,就算人類科學再高速發展五百年,也不可能對這方面進行衝擊。實際上等量力學誕生之後,道家的宇宙觀反而得到了支援。
如此看來,其實全真的理論和套路普遍的適用性更強。
徐梁在仔細分析了全真和正一的未來發展趨勢之後。
想傅青主在面對一國之君的時候。沒有絲毫卑微慚愧;在與茶肆老丈說話時也沒半分倨傲俯視。這才是真正不卑不亢、心定如山的修行人啊!
不過正一教也不是一無是處,起碼迷信的人每個時代都有,與其被邪教蠱惑,不如讓正一加以收編,滿足那些人的心理需要。
從現在軍情況來看,士兵們對於“陛下是紫微星君的傳言”的宣傳並不排斥。雖然還沒見到狂信徒的出現,但好歹也是給自己鼓氣的心理支柱。
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一方面激勵正一改良。另一方面培植全真擴大影響力,最終形成良性迴圈,對內起到撫慰民心的作用,對外也是化擴張的主力軍。
徐梁在與傅青主分手之後,正好將宗教建設寫成備忘錄,與日記放在一起。並不打算讓外人看到。正好袁宗第投降為收復太原節約了不少時間,讓徐梁可以有閒心考慮這些上層建築的問題。
二月初三,徐敬業與高燕大軍出征,率軍西行出太行山,進入平陽府。
袁宗第果然很配合,開始接受整編。徐梁在傅青主的陪同下,接見了袁宗第。
素來寬仁的徐梁並沒有讓這位聲名顯赫的將軍自縛來見,在稱呼上也用到了將軍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