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袁宗第之所以投靠徐梁,有很大程度是李巖在投靠徐梁之後,得到重用,而且地位顯赫。
他自認為自己沒有李巖的本事,但是在李自成陣營,還算是出類拔萃的,也不至於太差。
甚至袁宗第此次投靠,還存了殺身成仁的念頭。
只要能讓身邊兒的這波弟兄好好的活下去,他都在所不辭。
在此基礎上,若是明皇給他活路,便是天大的便宜了。
只是讓他也沒有想到的,明皇的態度如此之好。
雖然行為頗為慎重,但是國之大事,豈能大意,這一點兒袁宗第原完全可以理解,若是跟李自成那般大意,豈不是也要落個國破的下場?
而明皇在見自己的時候,態度一點兒都不倨傲,反而有種禮賢下士,平易近人的感覺,袁宗第心裡不由得升起一種士為知己者死的感慨。
“難怪李巖真心投靠,換做是旁人也無法拒絕明皇的魅力吧。”袁宗第心裡打定主意,單膝下跪,“陛下若是信得過末將,末將願意為先鋒,直取太原,再行收編。”
徐梁搖頭道:“朕跟李闖不一樣,不興讓炮灰送死這一套,都是大明的子民,沒經受過正規的訓練,便讓他們上戰場,與讓他們送死有什麼區別?這樣,先挑選精銳骨幹的兵士,全都編入高燕部,以做策應即可,其餘的也都上過戰場,別浪費,讓他們以輔兵的形式加入輜重營,運輸糧草,等到戰事結束之後,我必兌現承諾。”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是,末將遵命。”袁宗第信服道。
要知道,袁宗第手下的兵將,有很多都需要平復心裡,因為糟糕的戰事,讓他們幾乎每日都陷入恐慌之中,陛下讓他們運輸糧草,從一定程度上讓他們遠離了前線的廝殺,給了他們足夠的時間平和心態。
同時在另外角度來講,押運糧草,是一支軍隊最重要的事情。陛下能將這麼重要的任務,交給自己的手下,是對自己的天大的信任,也表表明瞭陛下一視同仁的態度。
高燕雖然為女將,但是在軍中卻頗受尊重,經過精挑細選,這數萬人,依然挑出了八千不錯的精悍老兵。
可見李自成雖然在燕京吃了敗仗,但是精華依然存在。
這些人雖然短時間內無法適應新明的戰法,但是配備了鎧甲和長槍之後,也可以列陣對敵,甚至李自成也用徐梁的淘汰的戰法訓練過,只要稍微訓練,便可以繼續使用。
徐梁認為像是高燕這等級別的將領,又擅長管理火器部隊,竟然整除落後的長槍大陣,實在是o到了極點。
但是在高燕看來,卻理所當然。
高燕認為,這些人並不在乎為誰而戰,誰給的飯多,誰就是他們的天。
而眼下,他們的實力也不足以支援現在新明的作戰思維,整成這個樣子,已經是將他們的作用最大化了。
當然,袁宗第手下的骨幹將領也被徹底打散,或者直接去河南的荒地上當地主,也有想留在軍中繼續效力的,畢竟這等亂世場面,如果不廝殺,如何能博取功名。
這些人便和袁宗第一起跟著行轅行動,同時在總參謀部接受軍官教育,有一對一的訓導官進行思想改造。
思想是最大的武器,不忠誠的部隊,是沒有辦法使用的。
德國的雄鷹為何在歐洲翱翔?
中國的兔子大軍又如何在38線發出怒吼?
憑藉的不就是牢靠的思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