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晚明霸業> 第七百八十一章 鐵甲士度海復國土,忠勇輩持棒殺醜虜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七百八十一章 鐵甲士度海復國土,忠勇輩持棒殺醜虜 (1 / 4)

第七百八十一章 鐵甲士度海復國土,忠勇輩持棒殺醜虜

有道是,人無頭不走,鳥無頭不飛。

手無寸鐵的百姓,在生性殘忍的滿清韃子面前,絲毫無還手之力。

莫要看對面只有十幾個人,甚至只有幾個人,可他們也不敢輕易反抗。

實在是敵人的騎兵速度太快了,一群老百姓殺了幾個韃子兵,後面便有大規模的騎兵衝殺過來。

都知道南邊的明軍越戰越勇,這些韃子一敗塗地,可真的殺起老百姓來,他們手中的刀依然鋒利。

所以可憐的百姓,只能被繩索綁縛,像是牲口一般,被人趕著奔赴遼東。

在滿清開始逃竄之時,明軍也迅速作出了反應。

首先是第二師,徐敬業派出第三團駐守天津衛,接替第新一師的防禦。整個防線變成第二師主力、騎兵團防守,馮先奇虎豹騎策應,第一師撤回滄州府,展開秘密的登陸作戰訓練,同時進行部隊修整,調整軍官。

其次是組建西北建設兵團,由原李自成逃逸兵將,閆東山擔任兵團長,羅震擔任副兵團長,半兵半耕,拱衛西北的防務。雖然西北號稱建設兵團,但是在軍隊配備上,卻沿襲了西北九邊重鎮的風格,人數不僅僅不會低於主力師,甚至還要多出一些。

另外羅震自帶一個特戰大隊,負責對蒙古部落進行偵查威脅。

再次,便是將李自成原有的部隊,進行整編,編訓為新軍第五兵團,駐守寧夏。

另外,徐梁親自挑選軍校回爐重造的高材生,外放到蘭州,吸納當地的兵員,降兵降將,組建第六兵團。

第五、第六兵團看似在防備北方的蒙古入侵,但是明眼人都知道,蒙古已經成為爬蟲,不敢對大明造次,他們真正的意圖,是成為兩把尖刀,直至吳三桂的後背。

政治投機者吳三桂雖然沒有接受整編,但是經過長時間與兵部磨合之後,兵額減少為三萬,至於其他計程車卒,只能打散,被迫轉為工程部隊。

陸續被徐梁抽調走精銳之後,吳三桂也終於意識到,這天下終究是把他給淘汰了。因為西安城高,經過整編後第四建設兵團軍力雄厚,第五、第六兵團又如兩把利刃插在自己背後,他只能忍痛蟄伏,將兒子吳應熊送入行在,祈求皇帝賜婚,可皇帝的女兒是不會嫁給他的,那是大明最璀璨的明主,無奈之下吳三桂只能退而求其次,讓他兒子吳應熊與鄭志龍之子鄭成功一道,進入帝國陸軍軍事大學深造,成為人質。

不過兩位軍二代,在軍中的成績都非常優秀,都混到了大校軍校,這讓兩個昔日的大佬都有些哭笑不得。

甚至吳應熊屢次給吳三桂寫信,勸說父親,說不入帝國軍隊最核心的地方,永遠不知道大明到底有多強大,父親一定要放下不臣的心思。

這樣兒子和您才有機會名垂青史,成為民族英雄。

徐梁知道,吳三桂還是非常愛自己的兒子的,當初造反的時候,想盡一切辦法想要將兒子接走,只是吳應熊不願意跟他一條路跑到黑罷了。

這讓晚年的吳三桂即便是造反,也沒有勁兒頭,連個繼承者都沒有,造個屁的反。

至於四川方面,目前明廷的軍隊暫時不能抵達,只能招撫李定國,由他負責剿滅不沉勢力。

在李定國改旗易幟之後,李化鯨的山地師終於解放,轉身進入對於湖廣區域的控制。

二月。所有人都在忙碌,為下一步收復北京和攻戰遼東做準備。東廠廠督方晴親自進了北京城,最大限度發動當地情報組織,服他們跟隨清軍退往關外,以包衣阿哈的身份在關外建立情報網。

雖然難度極大,但方晴對這些饒影響力同樣極大,足足一百四十四顆種子混雜在哭聲震的難民隊伍裡前往萬全陌生的世界。

在東廠緊鑼密鼓做準備的同時,軍情局也開始悄悄尋找通遼的商人,安插耳目,力求為大軍復遼做好情報工作。

在大明大肆徵兵的政策確定之前,西北光復區的官員之中,江南的書生就成了氣候。

現在大明北方的官吏像是機器一般,在徐梁的掉東西啊,高頻的使用者,卻依然感覺不夠用。

江南許多不得志的文人去了北方,原本只想做個西席先生,卻誰料喜出望外的可以被選拔為知縣,乃至於知州的位置。

國朝中興,沒有那麼多條條框框,只要有真才實學,德行可敬,便可以入朝為官,至於那惱人的八股文,早就成為了歷史。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