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晚明霸業> 第七百八十九章 寧遠之戰(二)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七百八十九章 寧遠之戰(二) (1 / 5)

第七百八十九章寧遠之戰二)

明軍的斥候突然大量增加,讓東北面來的清軍分外緊張,是故攻城準備的更加倉促。

這支打著純黃色旗幟的隊伍,正是走喜峰口出關的滿洲正黃旗,皇帝的親領旗。

統領這支人馬的是費英東的兩個兒子,第六子索海和第七子圖賴。此二人原本跟著阿巴泰在南路天保前線,然而卻雙雙敗在了明軍手中。尤其是索海,一萬大軍只是一陣便敗得全軍覆沒。

雖然按照滿洲舊制,打了敗仗就要受到懲罰,然而現在正是用人之際,何況他們兩人的小敗在天津、保定的大敗面前也不算什麼,只是被降了一級世職。如今他們領著自己祖父開創的人馬,越過高山,來到寧遠,正是為了將功贖罪。

做出這個決策的人,自然不是七歲的小孩子皇帝,也不是被後世美化得失真的永福宮莊妃,而是總被黃臺吉尊為“巴克什”的索尼。

索尼在滿洲人中以博學多識著稱,對於軍事雖然外行,但對於權謀卻不陌生。他早就洞察了多爾袞心中的小算盤,故而剛出喜峰口就命索海和圖賴點起本部人馬,從喀喇沁蒙古插入遼西,搶佔遼西走廊中斷的寧遠城,拖延多爾袞返回盛京的時間。

索尼雖然眼光毒辣,下手也深諳黑、準、狠的精髓,終究不能未卜先知,猜到明軍竟然會渡海登陸,搶佔寧遠。在他看來,任何一支軍隊,都該首先迎聖駕回京,安頓四方,告祭太廟,然後再興兵出師。可他偏偏沒想到,大明皇帝陛下從來不是個按照常理出牌的人。

索海和圖賴過了連山驛,發現寧遠城已經落入了明軍之手,雖然不在乎多爾袞的死活,但有機會一雪前恥終究是好的。更何況,已經是戴罪之身,若是不戰而退,未來也就毫無前程可言了。

寧遠城周長九里,按照每裡最低投入一千人算,要想將之四面圍困,也需要九千人馬。

而且這個保底人數還是按照虜兵與城中守兵的戰力相當計算的。如果人數再少一些,廖耀兵完全可以在自身戰損能夠接受的前提下,出其不意地選擇一面予以擊潰。

索海和圖賴在經過天保戰線的教育之後,再也不相信明軍不堪一擊的故事。起碼他們明白,這支膽敢孤軍深入強取寧遠的明軍,絕對不能輕視。以他們所領的一萬兵馬,其中三千漢軍旗,要想攻下有千人駐守的寧遠城說不定還得依靠運氣。

運氣很快就真的眷顧了這兩個敗軍之將,派出去的探馬抓住了一個活口,從而逼問出寧遠城中的守兵數量在一千上下,糧草、軍資無數。那人雖然只是個落單的難民,卻親自參與過運糧和火藥,倒也能說個一二出來。

只是難民並不知道近衛新一師全軍都在此處,雖然看到了許多人馬往來,卻不可能窺及編制。而且以平民的見識,五六千人和上萬人,根本無從分辨,只能簡而概之稱為“許多許多”。

即便如此,也足以讓索海和圖賴無比慶幸了。

“看來明軍果然是想佔據寧遠這個重鎮,這一千人馬就是督辦糧草的。”索海深信“大軍未動糧草先行”的道理,對明軍的海運能力沒有絲毫概念,自然也就不能理解明軍會在短時間內在遼西投放上萬人。

圖賴更關心全域性,道:“不知道多爾袞走到了哪裡,是否被明軍纏住了腳。若是他能與我軍兩面夾攻,要破這寧遠也不是不可能。”

“老七何必如此沮喪。”索海大咧咧道:“明軍固然非同往曰那般孱弱,但你仔細看寧遠城頭,可看到火炮了?這裡沒有炮,咱們還怕他什麼?難道明刀明槍的廝殺,咱們還會輸?”

圖賴搖了搖頭:“六哥,這些年咱們是打順了,但真心回想十幾年前,明軍也不是誰都能捏的軟柿子。”

索海和圖賴在眼下已經算是滿清的棟樑,在老奴時代都還是孩童,在黃臺吉致力於搶西邊的時代,也只是中下級的軍官。那時候他們還不能得以見到明清戰爭的全貌,但也知道明軍有過以一萬兵馬主動衝擊六萬滿洲大軍,並且獲勝而歸的戰例。

“也是我軍總用包衣的緣故。”索海找了個理由:“如今咱們這一萬兵馬,七成都是正黃旗精銳,還有喀喇沁左右翼的三千騎兵隨後就到,明軍只要敢出戰,看打不死他!”

“怕就怕明軍不敢出戰。”圖賴嘆了口氣:“咱們的輜重可是不足吃十天的。錦州、盛京那邊就算得到了訊息,也不知道能否及時將糧草運來。”

“哈哈哈!寧遠城中糧草無數,豈不正是為我軍準備的?老七不要擔憂,明曰哥哥我就親自帶兵,攻下寧遠!想他不過千人,只要咱們兩翼佯攻,中路強攻,必然能夠一戰登牆!”

圖賴雖然也是個莽撞的性子,但跟這個更加莽撞的哥哥在一起,只好扮演謹慎的角色。可他終究智力有限,見識不足,除了嘮叨一句:“還是小心為上。”再說不出了別的話來。

索海雖然放出大話,心裡還是有些擔憂。隨著大軍從連山驛一路推進到寧遠城外八里鋪紮營,明軍的探馬一路收縮,但完全沒有服軟。如今清軍的探馬就算是三五成群,都有可能遭到明軍探馬的襲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