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六章 李邦華與皇帝的交易
“我這個參謀長真的很難。”李巖在總參抱著檔案,鬱悶道:“陛下的思想跟我們這群武人終究是有不小的詫異,前線兒郎們打了勝仗,豈能沒有獻俘!獻俘固然於禮微瑕,總算是全個顏面!”
李邦華坐在一旁,聽著李巖嘮叨。
“李大人,您說說,陛下這般做法,是不是過於保守了。”李巖抱怨道。
李邦華看著負氣如同孩童一般的李巖,知道對於他們這種武人來說,獻俘是一件莫大的榮耀,陛下這般做法,確實阻擋了武人彰顯自己價值的道路。
不過他大抵是能理解陛下的心態的,當下便開口說道:“兒郎們前線殺敵,有榮辱心是好的。”
李巖聞言,無奈的搖搖頭,他知道這位閣臣,大抵也是反對搞獻俘這一套的。
見李岩心情鬱悶,李邦華心有不忍,這位總參謀長雖然是反賊出身,但是這些年為國操勞也是盡心盡力,當下勸說道:“陛下處事,一向是以穩為中心,他反對獻俘,肯定有反對的道理。你要是真的心裡不舒服,自己去找他聊聊便是。”
“陛下的脾氣,我去找罵嗎?”李巖撇著嘴說道。
“你們這些武人啊,真的都學壞了,忽悠完程賢,又找我打感情牌。”
這也是李巖邀請李邦華來的原因。
李邦華看了看天色,尚未黑透,如果不出意外,陛下應該在乾清宮與臣下用膳,然後接見幾波臣子,之後才會休息。
不過陛下已經夠操勞了,他不願意讓陛下鬧心,覺得還是明日陛下用過早膳再說。
李巖也覺得天天讓陛下操心不是好事兒,而且自己是來求人的,不是來強人所難的,只能再忍一個晚上。
此時徐梁正在接見幾個工部的官員,問他們運河疏浚之事。現在從安南、閩浙運來糧食都走海運,但對外只能說是權宜之計,絕不敢喊出“廢漕改海”的口號。
其原因當然是因為大運河貫通南北,一船漕糧過關討閘,每到一處都有陋規,全靠紅包開路,直到通州上岸入倉,伸手拿錢的人不計其數。
如今朝堂上還算乾淨,但下面靠河吃飯的人數以十萬計,一旦鬧將起來如何是好?現在漕幫只是個雛形,沒有統一的舵主幫主,但也已經形成了地域性質的行幫,未必不能鬧事。因此徐梁只說要先疏浚運河,然後再恢復漕運,使的乃是緩兵之計。
運河疏浚之後也有好處,一者方便國內民間運輸,為郵政鋪路。同時大運河也肩負著周邊田地的灌溉任務,疏浚之後方便地方州縣開展水利工程。最後,大運河還有洩洪的作用,可以臨時充當水道。可以說,大運河是比長城更為實惠的千古工程。
如果隋煬帝當年將這些好處一一羅列,而不說自己是為了南下看瓊花,那他恐怕就真能與大禹較功了。
見完大臣,徐梁回到乾清宮休息,簡單的寫了下最近治國的思路,和衣往床上一躺就睡著了。
常年沒打仗,身體反而一日不如一日,幸好老神醫幫他禁慾,讓他的身子骨恢復了一些。
柳如是帶著宮女進來,輕手輕腳為徐梁脫去衣冠,撲蟲扇風,輪班休息。
前一天的工作剛結束,新一天的工作又開始了。
徐梁是被宮女服侍穿衣的時候醒來的,而且那時候已經穿好了中衣。他避開蠟燭的火光,道:
“現在什麼時辰?”
“陛下,現在是三點三刻”宮女上前解釋道。
徐梁頭還有些昏沉,重重點了一下,道:“水。”
一旁的宮女早準備好了溫水,連忙遞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