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梁一飲而盡,這才舒服了許多,擦臉漱口,穿戴冠服,往乾清宮去了。
“陛下,文華閣大學士李邦華求見。”
“請。”
見李邦華穿著朝服,有些施施然的走進來。
“李先生,今日總是有人與朕說起午門獻俘的事情。”徐梁笑著搶白道。
“哦,還有這種事情?”李邦華暗自腹誹陛下搶話說,讓自己無話可說。
徐梁將獻俘的請說簡單重複了一遍,又將自己反對的原因告知李邦華,想看看這位大學士的意見。
李邦華沒有想到,陛下竟然想的那麼多,將獻俘竟然跟吏治、民心都聯絡起來。
但畢竟身負所託,這般偃旗息鼓有些難以交代。
他道:“陛下您說的都有些道理,但依臣看,你這道理還不充足。”
“請李先生賜教。”
“陛下,您只看到洩了士氣,卻沒想過要安民心麼?”李邦華道:“大亂之後,獻俘定論,民心才能安定下來,自然百工樂業。是否是這個道理?”
“吏治敗壞了,民心哪裡能安?朕以為這是本末倒置。”徐梁道。
李邦華被徐梁噎的說不出來。
“不過朝中文武若是覺得行獻俘之禮,可以挽回國朝神都丟失,數千萬漢民流離失所的顏面,倒是可以去做。”徐梁突然低聲道。
李邦華一張老臉竟然有些微紅。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臣可沒這樣想。”
“若是先生都沒這樣想,那就算了。”徐梁笑道。
李邦華趕忙說道:“臣年邁,沒幾年活頭了,這種事情自然不放在心上,但是不少朝臣還是這樣想的。”
“他們的意見比得過先生們麼?”徐梁言道。
李邦華表情再次尷尬。
“也實在有些麻煩。中央六部改制尚未定論,錢糧往來、承辦官衙都攪合在一起,想想就頭痛。”徐梁裝出一副無可奈何的疲憊神色。
說起自己的本職工作,李邦華立刻來了精神,正色道:“陛下,治大國若烹小鮮,要謹慎持重。可是做事也要雷厲風行!像這等部寺增添,大不了就是個冗衙,實在沒用再裁撤就是了,當得什麼?陛下有沉穩之氣,乃是國家之幸,但更該有開國之君的果斷之氣。”
“朕會記得先生的話的。”
政壇和賭桌一樣,哪怕是與臣子,有的時候也是需要做交易的。
“朕還想與先生商量一件事。”徐梁開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