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晚明霸業> 第八百零五章 首輔不易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八百零五章 首輔不易 (3 / 3)

“要真的擴編為第一軍了!訓導部已經在準備派遣訓導官和軍官升職、加銜談話了。”

高燕和參謀長在短暫的驚詫之後,旋即振奮起來,再次鬥志昂然起來。

只要新一師擴軍,就意味著接下去的主攻方向仍舊是東方,而且成為天下第一軍的夢想又一步。

“我這就去組織人手做錦州攻防計劃!”參謀長站起身,大聲宣佈道。

“速速做來!”高燕也高興叫道,渾然忘了之前的頹唐:“待老子光復了瀋陽,抓了偽帝,也要去午門獻俘!”

“獻什麼俘!平定內亂獻什麼俘!”徐梁有意識地加重了口吻。

今天是程賢在內閣當值,就在準備休息的時候,突然被總參的意見給搞蒙了。總參的的意思很簡單,那就是藉著俘虜了兩個東虜親王、一個貝勒,再湊百八十個韃虜,搞一次午門獻俘。

程賢作為內閣首輔,承接這類活動是職責所在。不過現在鴻臚寺基本完成了對典制禮儀的接手,所以程賢也只是傳佈命令罷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關鍵在於,陛下是反對午門獻俘的。

“陛下,”程賢悠悠道,“崇禎九年的時候,孫傳庭擒獲高迎祥,也是午門獻俘的。”

崇禎九年的事情,他當時在軍中也聽說過,軍中不少老兵痞還感覺是難得的盛事,可在徐梁看來,本來天下有逆賊就證明國家的治理出現了問題,再搞個盛大的活動,豈非國政不修的鐵證?

程賢以為這是徐梁的真心實意,勸道:“陛下,戰勝敵國於域外固然是彪炳史冊的大武功,然有云: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眾、豐財此為武功。故而臣知道俘得東虜,也是足以獻俘午門的武功。”

“東虜尚未殄滅,遼東尚未恢復,談不上禁暴、戢兵;我軍仍處於劣勢,戰力不足,談不上保大、定功;百姓仍被擄往遼東,血親遠隔。尚未救回,因此也談不上安民、和眾;至於豐財,打到現在大明元氣幾乎耗盡,更是無稽之談。”

程賢發現陛下對於經義瞭解不深。但是在辯論上卻意外地能夠引經據典。明明似是而非卻又好像頭頭是道,讓人一時難以辯駁。

“陛下對獻俘如此排斥。是因為……”程賢終於拋開官場習慣,直截了當問出了核心問題。

“獻俘之後,對東虜之戰是否就算完結了?”徐梁也直言道:“獻俘於禮無據,這是其一。再者。獻俘之後,朝中是否會有人說戰事已畢,要刀槍入庫馬放南山?是否會有人認為天下太平,又可以笙歌豔舞,通宵達旦?我以為,政事誠如軍事,一旦洩了那股勁。一如既往地懶散懈怠,那就回天乏力了。”

程賢聞言也不由陷入了沉思。他跟隨陛下一路走來,從一個糟老頭子,成為一國首輔,發現陛下真的是一個朝氣蓬勃、富有遠見的人,他更在乎實際的東西,認重軍功,對於膚淺的東西反而不怎麼在意。

“現在從山東出身的官員中已經有了一些端倪。在京的,不願加班加點,怨言漸多;在外的,迷戀風月交際,習氣敗壞。這才多久?再過三五年會成什麼樣子!都以為光復神京就沒事了?”徐梁已經隱隱發怒了。

晚明之世,官場風氣與士林相通,士林風氣與民風相引。整個社會從上到下全是一片浮躁繁華,人心不定,集中體現就在於不安於本分!

“做官的不好好做官,只想著應付了上官欺瞞了下民,自己過著高人一等的日子。這種官就算不貪汙受賄,也是該殺!

“讀書的不好好讀書,只想著名動天下名利雙收,碰到點事不思考其中道理,只會人云亦云亂吵吵。太祖高皇帝當年諭令天下事天下人說得,惟獨生員說不得,為何?就是因為他們半瓶水晃盪,歪理橫生,最蠱惑百姓,敗壞風氣,卻不知道好好讀書求知,還自以為什麼都懂!

“誰都知道東虜走了,闖逆死了,獻賊逃了,但是有誰準備好了打這場移風易俗的大戰!這時候搞獻俘之禮,是振奮民心?還是自洩士氣?”徐梁連珠似的發問道。

程賢見陛下已經說到了這個地步,當然不可能再說下去。然而這樣他也沒辦法給總參回覆,只好先回職房再說。

今時不同往日,以前的閣輔都有自己的幕友,既可跑腿打雜,又可出謀劃策。如今陛下不許豢養私人,雜務下手皆由舍人承擔。自然不能與這些人商議方略,否則回頭就傳到陛下耳中去了。

程賢在屋中踱步良久,實在想不出一個好對策。若是照以前的做法,發動言官上疏就可以了。現在臺垣不許風聞奏事,日子清靜了,但要用到他們卻也不趁手了。而且可以想見,總參代表著很多人的意見,到時候他們見內閣沒有動靜,肯定會繼續發動言論,如此一來自己反而顯得被動。

咱這個內閣首輔當得太不容易了。

喜歡晚明霸業請大家收藏:()晚明霸業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