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當然真正有本事的國子監監生,早就想辦法考試做官了。
剩下這些人大多是一些不服新朝的人,亦或者是沒啥本事的書呆子。
這些人口號喊得山響,要求陛下親賢臣,遠小人。
這種口號在明朝算是一種暗號,示意陛下你趕緊找兩個替罪羊出來,我們還是好朋友,不然我們可就要找個藩王清君側了。
你別以為這種事情沒有,朱允炆就是在應天撲街的。
對於這種腦殘的行徑,徐梁甚至沒有出面,只是派了些錦衣衛來勸退。
錦衣衛勸退的方式,也頗為狂暴。
直接引導著水龍車,隔著牆壁給他們來了一場瓢潑大雨。
雨中的監生們,跪了不到一天,就暈倒大半。
這種虛弱的體質能做什麼?
徐梁對他們很是質疑。
“這些廢物監生,讀書全都讀傻了,是非不分,若是做了官,豈不是禍害天下百姓,朕覺得國子監可以廢除了,廢除一切福利,重建金陵國子監大學,有本事的自己考進來,朕要看他們的實務能力和學習能力,至於眼前這些被人家當槍使的炮灰,想幹啥就去幹啥,朕也不管了。”徐梁坐在龍椅之上,對下面的文武隨從說道:“至於那些進一步威脅朕,準備辭官的,才是真的讓人厭煩。不過咱們也不是沒有準備,誰想去辭官,第一吏部要立刻批准,讓他們趕緊滾回家去,第二也不能讓他們好過,要在報紙上批判他們,把他們這些年幹過的壞事兒,全都抖落出來,讓他們回家也休想好過。”
隨從之中的諸臣,早就分成兩波,其中一撥人潛伏在江南士林之中,渾水摸魚,挑弄是非。
另外一撥人,則蓄勢待發,時不時敲打一下邊鼓,轉移焦點,將輿論朝著皇帝殿下樂見的方向引導。
他們見皇帝事前的預言一一驗證,對這位年輕的主上愈發打心底裡佩服。
……
“這報刊之物最早是徐梁推出來為他搖旗吶喊的新物什,沒想到最後作繭自縛,成了毀掉自己的罪魁禍首。”王明賢在朝堂之上丟盡臉面,此時此刻正洋洋自得的拿著散發著油墨香氣的報紙,讀者各種咒罵皇帝的文章,心裡很是愉悅。
“李邦華那幫人還跟皇帝開脫,說他效仿太祖立法,而非是學商鞅之策。我就呵呵了,太祖立的法就不嚴苛了嗎?此時看看,徐梁的做法,與太祖何其相似,這是要要我等的性命!”一旁士子恨恨的說道。
這群人對徐梁恨之入骨,但是卻又不敢直呼徐梁的名諱。只能一邊兒罵街,一邊兒辛苦發苦。
在很多眼裡,皇帝在江南惹得如此不安,他們在這邊兒一呼籲,北京那邊兒肯定會動心思,到時候北京稍微一亂,皇帝就給老老實實的滾回北京。
王明賢乾咳一聲,啪地合攏報紙,對這些門生道:“京師有傳言說東廠在暗中抓人,爾等就算是投稿於報社,也要小心些,尤其不能留下真名姓和家中住址。”
“老師放心,我等省得。”眾士子口中如此應答,心中卻道:若是真被東廠番子抓了,因為直言入罪,也是光宗耀祖的大好事啊!
王明賢撫須頜首,正要道乏,只聽外面家人道:“老爺,有京中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