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西北撤出來,八旗各部又湊了湊,多爾袞的日子忽然富裕了許多,手中現在竟然依然我這八萬兵馬,這些兵馬倒不是用來守衛京師,而是派往喜峰口、古北口和山海關等地,確保自己後路不失。
為慮勝先慮敗,從這一點看出,多爾袞這些年的戰爭素養確實有所提高。
另外一支部隊,用來暗中劫掠人口,財物,開始大規模的往關外運輸,顯然已經是做好了撤退的準備。
看樣子就是這一仗贏不了,就準備跑路。
多爾袞自我感覺良好,感覺自己準備的十分周祥隱秘,其實不知道,他的一切軍情,早就透過內務府的吳涇悄無聲息的傳遞到徐梁手裡。
“天津衛麻煩了。”雖然大明眼下從整體局勢上越來越好,數次交戰都是大明佔據上風,但是此時眼下天津衛的兵力實在是太過於懸殊了。
高燕手下總共才一萬多人,雖然大明早就明確第一師要擴編成軍,但是進度非常緩慢,因為士卒滿足第一軍要求的並不是很多。
以高燕的性格,真的想進第一軍可以,必須滿足第一軍王牌軍的要求。
這導致到現在,高燕手中的兵馬比第一師時期多不了多少,大家依然習慣性的稱呼為第一師。
然後加上徐敬業的第二師,整個北直隸也只有三萬左右的兵力。
雖然阿巴泰和洪承疇肯定會留下一部分兵力在保定府,但是第一師也需要確保真定府的安全,兩邊互相牽扯,最後吃虧的還是大明。
“近乎十倍的兵力。”徐梁在沙盤上用指揮棒點了點,“這可是朕一直幻想的狀態啊。”
“陛下,現在是否下令讓高燕將軍率部撤回滄州府?若是韃子分兵留守天下,我軍在正面戰場上的壓力會小很多。”有參謀站出來問道。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徐梁沉吟許久說道:“打仗打的是一口氣,他一來我們就退,豈不是要將我們蓄起來的勢頭一下子洩個精光?那可是第一軍呢?朕的王牌部隊。”
李巖有些震驚的說道:“陛下的意思是?”
徐梁表情肅然道:“跟他們打!”
一將功成萬骨枯。
更何況自己要做的事情是,改變國運。
徐梁其實早就到了可以把士兵當成資料的地步,但是他平常是不願意這樣做的,他感覺這樣會泯滅自己人性的部分。
但是關鍵時刻,他不得不振作,不得不冷下心來。
多爾袞只看見了大明軍隊少的弱點,卻並不清楚,為何明軍戰鬥力這麼強,卻兵少的可憐,反而顯得比他們滿清還要少。
在徐梁學過的歷史裡,任何一個藩鎮和軍閥,轉眼之間拉起來十萬人的隊伍,都不是很難。
在徐梁最先起家的山東,別說是十萬,二十萬,甚至五十萬他都能做到。
關鍵這只是人數,苻堅還有七十萬大軍呢,不照樣一敗塗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