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晚明霸業> 第966章 新生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966章 新生 (2 / 3)

從來沒有人將朱微婥當成嫁出去的女人,他們將皇后當做維繫朱家傳承與帝國關係的紐帶。

如今皇后誕生的皇子越多,自然宗族的地位也越發穩固。

雖然從宗室便外戚,聽起來不太好聽,但只要地位穩固,誰會在乎那麼多。

皇后從被推入產房到生產結束只花費了半個時辰,可謂順利至極。皇三子的乳名被喚作乾哥,比兩個哥哥更受皇后疼愛。

慶祝皇三子降生的筵席在當日晚間召開,除了在京的文武官員,更有京師大學堂和醫師大學的先生們——他們出力良多。

席間,徐梁接見了帕斯卡和惠更斯這兩位泰西鴻儒,並且在他們的建議下。以科學家的身份牽頭設立一個固定的學社,讓天下各國優秀科學家參與進來。彼此幫助,共同推動人類的科學進步。

於是,皇明科學院的設立正式搬上了議題,最終評選出十八位首席科學家,並由這十八位首席科學家推舉出主席。徐梁毋庸置疑地擔當了主席的職位,因為考慮到事務繁忙。所以又設立了一個秘書處,用來處理日常事務。

帕斯卡是十八位首席科學家中唯一的外籍院士。惠更斯因為年紀尚輕,並且沒有足夠的研究成果,理所當然地落選了,不過仍舊不失為最年輕的科學院院士。

新的科學院大院設在京師大學堂隔壁。也是個好山好水好風光的地方。這個大院只是負責科學院院士們的聚會和暫住,研究機構則借用經世大學的實驗室和實驗場。

作為禮遇,大明目前最高階的技術產品蒸汽機也對他們開放。只是在實際應用上有一部分是各家的商業秘密,只有少數研究者才能藉助朝廷的力量得以知曉,並不會對外公開。

現在的蒸汽機已經不是兩年前,任何人只要知道原理就能仿照的時代了。就算讓歐洲人知道了各項資料指標,以他們的工藝水準也製造不出來。

黃岐龍也是十八位首席科學家之一,他現在已經不再參與廖氏的碎石、修路產業,而是帶著弟子學生、族中子侄,專門研究蒸汽機,製造動力更加充足,能量利用率更高,質量更輕的新機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現在他的研究已經越來越快地走在了京師大學前面,彷彿科學領域的猛將。

這也促成了徐梁以皇家資本入股,不僅僅是為了高額的利潤,同時也是對這種高新科技企業進行保護。

正是黃岐龍和他的“皇明動力”,才讓徐梁治國五年的春耕出現了“犁機”這樣跨時代的產物。

在華北春暖花開的時節,也正是農忙的時候,五臺碩大的犁機在皇帝陛下和上一任皇帝的矚目之下,生火蓄熱,在濃煙滾滾之中發出轟鳴聲,拖著沉重的鐵齒,破開泥土,筆直地拉出條條土浪。

所有圍觀的百姓都看得欣喜若狂,尤其發現犁機上是兩個女子,一個把握著方向盤,一個用鐵鍬往爐中剷煤,更是驚喜交加。這就意味著日後女子也能承擔繁重的農活,讓男子去幹更能掙錢的活計。

“為何不將那爐子包起來?如此露著不是浪費煤麼?”朱慈烺指著露在外面的火爐。

這款犁機的設計更像是老火車頭,爐室暴露在外正是為了散熱,避免操作人員被高溫困擾。

徐梁還沒有來得及回答,圍觀民眾之中突然發出一陣喝彩,原來是這犁機轉了一個大彎,從另一頭再次犁了回來。眼看著自己忙活半天的工作量被如此輕鬆地完成,誰能不感到興奮呢?

朱慈烺也很快將技術問題拋諸腦後,讚歎道:“若是大明村村有此機器,農忙時豈不省力!”

“這機器吃水吃煤太厲害,不產煤的地方用它實在不便。”徐梁道:“朕是想將他用在遼寧和海西,那邊土地寬闊,又是產煤之地,正好開墾出來作為大糧倉。”

徐梁知道另一個時空開發北大荒的熱血故事。

在那個故事裡,年輕的新朝廷調集十萬軍隊開墾北大荒,雖然打出了“機械化”的招牌,但那時候的國家一窮二白,拖拉機、汽車要什麼沒什麼,墾荒軍隊住的茅棚還不如目今明軍的營房,不照樣將東北變成了中國的重要糧食產區?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