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晚明霸業> 第九百零一章 情報機構的內鬥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九百零一章 情報機構的內鬥 (1 / 3)

第九百零一章 情報機構的內鬥

“陛下,第一批抵達里斯本的錦衣衛已經傳遞迴訊息。因為人種等多方面的原因,進展並不是非常順暢,短時間內我們難以接觸到對方的高層,只買通了幾個商人做外線情報員,並且承諾了他們日後可以到大明經常、定居。”

王興也是在復國戰爭中湧現出來的接觸情報人員,現在已經全面接管錦衣衛。

當然,如今的局面比之前要好太多,他可以長時間呆在京師,一邊兒享受著京師優渥的環境,一面從容對蒙古方面進行佈局,同時不忘記對南洋和陛下一直看中的泰西之地進行情報工作。

從這一點,不論是情報局還是東廠,都顯得非常才大志疏,他們固然有與錦衣衛爭一爭高地的想把,但是卻缺乏眼光和魄力。

很多事情都要上面下命令,而他們才會行動。

而徐梁的位置和壓力,是不可能顧及到這個國家的方方面面的。

比如在泰西布點,在徐梁的規劃中屬於既不重要也不緊急的事。這類事想起來了會說一聲,更多情況是想不起來的。

但對於大明的諜報工作而言,這事就屬於重要,但不緊急,所以王興不可能為此專門來徵詢皇帝的意見,全靠他自己做出工作決策。

徐梁需要的正是王興這樣的干將。

然而徐梁也清楚,像是王興這樣的得力干將,真的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因為現實環境,已經不似先前那麼惡劣,很多人才,已經沒有了先前的成長機遇。

所欲徐梁對此不得不慎重考慮選擇,去培養。

根據徐梁學習得知,華夏經歷了許多個選才階段。

三代時候以名望選才,選出了堯舜禹湯;先秦時以門閥貴族舉薦制度,商鞅、張儀等人皆是由此步入君侯廳堂;兩漢以舉孝廉選才能之士,其實也是名望和門閥舉薦的集合體;後來的九品中正制、科舉制,無不是為了一個的目的:選出國士為我用。

可惜任何一種選才方式都有其優越性和侷限性。照大明選擇聖人的科舉方式,能夠選出孫承宗、熊廷弼、盧象升等文武全才,可謂奇蹟接連上演。

徐梁是不相信奇蹟的人,即便自己轉世重生,他也只認為是一種罕見的自然現象。所以他更偏向於培養合適的“螺絲釘”,而不是指望憑空掉下個天才救世主。

因為徐梁很清楚,像是自己這樣憑空而降的人物,想要走到今天真的很難。他甚至有的時候覺得,所謂的穿越並沒有給自己太大的幫助。

真正給予自己幫助是自己不屑的努力,還有積極對於這個時代的融入。

到了最後,徐梁已經明確感覺得到,是自己的團隊,是自己的支持者再推著自己往前走。

“東廠給了我一份調查表。”徐梁將目光投到了桌上的一卷文案上,略帶遺憾地說道:“是關於諜報學校的教材。”

王興臉上沒有任何異常,但他知道事情恐怕並不簡單,否則皇帝陛下不會一句褒揚都沒有,硬生生地轉入另一樁事件。

徐梁看著王興,道:“教材是你主筆,我稽核之後確定的,但現在發現了問題。”

王興動了動喉結,還是鎮定地聽著。他知道,這個時候慌亂沒有任何意義。、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