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晚明霸業> 第909章 族中子弟的安排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909章 族中子弟的安排 (3 / 4)

都察院的三板斧無非就是釣魚執法和鉅額財產來源不明之類的手段。

大明雖然經過徐梁的諸多改革,但是終究無法擺脫宗法社會的影響,家族之中有藉著官員的庇佑賺點錢,屬於常態。

當然,也有肆無忌憚給官員惹來麻煩的,都察院藉此入手,拿下的門風不正的官員數不勝數,在遼東墾荒的主力選手,也少不了他們。

方文軒知曉自己的弟弟,若是被自己放出去,肯定會拿著他的名頭折騰,但是隻要自己管教的好,財務清晰,都察院也查不到自己的頭上。

“還有自己的名刺要放好,別讓家裡的宵小偷了去。”黃三又提醒的:“這兩年因為名刺而下馬的官員不少。這官場的陋習不是一時半會兒能改的過來的,一份駕貼,說不準那個愣頭青就給你捅出去。”

這事兒栽了跟頭的還是陛下身邊兒出身的官員,當時在圈子裡頗為震動,黃三是方家家奴出身,所以訊息基本上是互通的。

方文軒聞言連連點頭,“我已經行文,要求衙門力,凡是以我私貼走動的,一律按照偽造名刺之罪送官。”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還是要小心小心再小心。”黃三連聲囑咐道。

黃三出身不好,所以凡事小心翼翼,自從得知名刺會惹事,嚇得他把家裡的名刺全都燒了,連帶著連自己的私章都換了,還跑到官署裡專門報備了一番,因為他清楚,像是他這種私奴出身的官員,最容易倒黴。

兩人再次對都察院的瘋狗們表示了無奈之後,黃三道:“今日來見兄臺,卻是為了官道的事。”

浙江的官道原本比北方好得多。因為浙江富豪眾多,而鋪橋修路又是傳統善事,必須要做的。然而現在北方因為作戰需要,大量勞工修建標準道路,這些年來反倒把江南比下去了。

“賢弟也在關心此事?”方文軒略有些頭痛道:“如今修路的費用日益巨大,實在有些捉襟見肘。”

“小弟卻是在關心官道的用料。”黃三道。

在道路硬化工作上,最初是以夯土路為主,比之爛泥路要強了許多。隨著人力和財力的充沛,碎石路也總算步上了議程,從排水效能而言又要比夯土路強許多。當然,現在北方還處於小冰河期的旱季之中,對排水的問題並不在意。

隨著煉煤行業的鋪開,剩下的焦油也找到了買家——可以用來製造油墨,使金屬活字印刷得以普及,降低書籍成本,也加快了檔案排版的速度。濾除焦油之後還剩下的渣滓,最初被人廢棄,但很快人們發現廢棄這些殘渣形成的表面是比碎石路更好的路面。

這就是瀝青。

其中又分了兩種。一種是秦青,用的是延安府出產的石油殘渣,毒性小,效能好,但是產量低,價格高,也就只在陝西能用。

另一種則是普遍的煤青,各地皆有,產量足,但是毒性大,最早用瀝青鋪路的山西就有不少黑毒病患。而且煤青還有天熱易軟,天冷易裂的問題,縣城以下的道路還能用,官道上就沒人敢用了。

方文軒對於江南道路修葺早就有了想法,不過也是礙於條件,心有餘力不足,只能看著硬路一點點夯出來,而且還時常需要修補。

“小弟有個族親,在山東時發現用煤青與水泥、碎石攪炒鋪設,再用石碾碾過,道路即成。而且夏日毒性小,冬天也不容易開裂。成本上比全都用水泥要省了許多。”黃三道。水泥路固然最好,但成本也是最高,而且熱脹冷縮容易開裂,總得有人修補,又是一筆開銷。

方文軒暗道:這便是你家給子弟謀的活計吧,果然是不用怕查。

“他想將此法賣給衙門?”方文軒問道。

黃三搖了搖頭,道:“他想包工。”

由布政使司出銀錢,修路隊承包工程,按時按質提交驗收。這種官民交易在明代已經出現在了運河疏浚上,被移植到官道修建也是水到渠成的事。

方文軒想了想,道:“質量可不能輕忽啊,萬一陛下再來浙江……”

“放心,這種新路比純鋪瀝青強得多。”黃三道:“這事我親自過問了的,否則也不敢來找你。”

“江南的料貴,他真能賺到錢?”方文軒更疑惑了。

江南修路成本高於北方,除了人工本就偏高之外,用料也是重頭戲。江南不出煤鐵石材,這些都得從北方買了運來。浙江更是水網稠密,修路的同時還要兼顧修橋,更增加了一筆費用支出。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