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邦華的離去,並沒有抹去這股暗流。
反而輿論風向的變化,愈演愈烈。
一些反對立皇太子的言論也開始出現。
而且這些反對者,也並不是說,皇長子不好,而是說這皇位既然徐梁是從朱家繼承來的,這皇位是不是應該給朱家。
甚至這幫人把朱棣還給拽了出來。
對朱棣的一生不斷的回憶,但是大體離不開窮兵黷武,得國不正,最後他的重孫子土木堡一戰,讓大明瞬間跌倒了谷底云云。
徐梁瞬間明白了,這是文官集團對於自己重用軍隊,不斷征伐不滿意了。
自己想跟羅斯掰掰手腕這件事情,只有方書琦知道。
這件事情,以方書琦的謹慎,肯定不會不小心洩漏訊息。
那麼這個訊息,肯定是有人故意洩漏,甚至有可能方書琦故意發動的一場輿論戰。
很多人,在進入朝堂之後,掌握了權利之後,就不再是自己昔日的盟友了。
從始至終徐梁都沒有這一點。
他甚至覺得,用不了多久,索尼進入京師這件事情,也會被有心人挖出來,關於羅斯國在東北的小動作也會被人拿出來討論。
到時候肯定有主戰派,有漠不關心派。
徐梁很像對此視而不見,反而底下人怎麼說,也不會影響國策的。
自己鐵了心要打,戶部敢不給錢麼?兵部、大都督府、總參敢不派兵麼?
而且現在也可以讓軍方組織力量和這股文官浪潮對抗。
當下這種情況,讓他們互相對罵,其實對自己非常有利的。
不過此時,徐梁忽然想起李邦華臨行前推薦給自己的陳子龍,似乎這位老臣也有他獨到的見解。
那就是這件事情的討論,最好不要讓武將參與。
其實,徐梁也清楚,軍方最好要做一個簡單的執行者,而不是發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