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獨立思想的軍方,是非常危險的。
不過,既然文官對自己有意見,那麼軍方呢?所以,徐梁最終還是打定主意,進行了一番試探。
當春天裡,百姓們忙著春耕,商人們忙著發財的時候。
官員們,則大肆討論著報刊上的內容,順著暗潮的方向不斷的探索。
如今重點終於抵達徐梁已經猜到的窮兵黷武的問題上來。
徐梁在一番試探之後,發現軍方過於團結,一上來,就對一群朝廷官員喊打喊殺,大有一副,我們聽皇帝的,誰不服就剁了誰的架勢。
看著朝堂之上人人自危,自知武力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這才讓武將趕緊歇著去了。
而作為始作俑者,方書琦也非常難受。
說實話,他是萬分不希望,朝堂朝著萬曆國本之爭的樣子發展的。
當然,除了方書琦之外,那些折騰的大人們,幾乎沒有人意識到,這是官僚集團和皇權的衝突。
他們只是按照自己的習慣,自己的文化,為了自己堅守的信念去前進的一群人。
方書琦的目的其實非常簡單,他希望皇帝知道,他是這個朝廷的天不假,但是也希望他能夠顧及朝臣們的力量。
不要在盲目發動大規模的軍事戰爭了,要打仗也大那些能夠給朝廷帶來收益的戰爭。
比如南洋,比如東瀛,甚至您閒的沒事幹,把高麗這個曾經背叛過大明的國家重新滅一遍,甚至您帶著您的部隊去草原放羊,都無所謂。
只要能掙銀子,讓朝廷減少損失,怎麼折騰都無所謂。
但是對於遼東以北的區域,別說是方書琦,在眼下,隨便兒換個人,都覺得皇帝陛下一定是瘋了。
方書琦相信,哪怕是再過一千人,人民也會記得他的選擇。
當然,徐梁堅持一點,他才是真的正確的。
三個月,皇帝駕臨文華殿,主持朝會。
大都督府的都督們,總參謀的參謀們,以及六部的尚書,以及內閣的閣老們幾乎朝堂的大佬全部在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