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從許多有經驗的官員來看,一個國家如果一味的窮兵黷武,肯定會造成國庫空虛,百姓困頓,然而大明帝國卻跟神了一樣,不僅僅不困頓空虛,反而越發的欣欣向榮。
官僚們前些日子還在報刊上,奏疏上,一片誠心的苦勸著陛下,放下執念,不要與民爭利,不要大規模興兵,這樣會逼死老百姓,會讓剛剛平穩的國家,繼續走向混亂的。
然而緊接著,報紙上就出現了,國庫的財政收入增加了多少個百分點,各地人均收入提高了多少,幸福指數提高了多少。
甚至朝廷順帶著提升了官員的考成標準。
人家發達區域的成績那麼高,你們其他區域不能總是閒著不作為吧?現在行政院可是培養了一堆年輕官員,等待著進坑呢。
聖人的巴掌啪啪啪的打在官員的臉上,丟了面子是小事兒。
更麻煩的是,李邦華走後,留下的都察院的精華們。
這些年輕的官員們,一個個幹勁十足,秉承著對帝國的忠誠,對著那些昔日裡哇哇暴叫,給聖人惹麻煩的官員,使命的查。
雖然不至於查出貪腐,但是做假績效,矇騙聖人。在地方上不作為,懶政,無能的帽子還是一口一個準的。
皇帝給他們的批語,西北需要他們,高麗需要他們。
“其實沒有什麼複雜的。朝廷花費了那麼多銀子,其中很大比例要用來採購物資、養活士卒,而這些錢是要流動的,他們會進入工業、農業、物流業、製造業,各個方面,商路繁榮之後,沿途驛館、飯莊、酒肆也就有了生意。最後大家都有銀子花,而朝廷又從中抽回國稅,最後國庫充盈。”年輕人站在會英樓的大堂裡,侃侃而談。
一個身穿軍裝的年輕中校,神采飛揚的說道。
他叫盧子威。
他是盧家的子弟,在第一軍任職。皇帝念舊,知道盧家當初為大明貢獻太多,全家子弟戰死無數,專門找盧向冠要來的家族子弟。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這小傢伙也很爭氣,入伍第一軍不久,就立下不俗的戰功,晉身為中校。
如今已經是軍中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
坐在他旁邊兒的中年男子,面色嚴肅,但聽著年輕人的說話,不住的點頭,顯然是很讚賞。
這人正是盧子威的父親,盧象升胞弟,盧象觀。
這位盧向觀並不是徐梁的鐵桿,他是從江南後加入到徐梁隊伍的,而且是徐梁稱帝之後。
但是徐梁依然念著盧象升對於大明的貢獻,給了他一個機會,並大肆起用盧家子弟。
隨他一起來的年輕人,還有一個是他的遠房侄子,盧武成字明空。此子好古文,不喜時文,自詡為桑弘羊一般能夠經世濟國之才。
這樣的人自然無法透過科舉博取前程。
盧武成又覺得各學院的水準太低,索性先去族叔府上當了清客,又隨族叔入京,看能否透過經世大學的考試,進入其中一窺大明最高學府的風采。
因為吃飯時聽到隔壁有一桌人討論今上的施政治國,盧武成受不得他們那些粗鄙淺見,索性立身而起,侃侃而談。如果按照戲文裡的安排,這時候應該有個閣老尚書之流的人物從角落裡施施然而起,鼓掌叫好,然後提攜盧武成平步青雲……
不過現實裡只有人甕聲質疑道:“銀錢如水,越流越少,經過這麼大一圈流轉,難道朝廷還能收到等同軍費的稅收麼?如此流轉幾圈,國庫豈非空乏?百姓焉能不困頓?”
喜歡晚明霸業請大家收藏:()晚明霸業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