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看李寄在京師可以當講師,號稱年輕一輩地理界冉冉升起的新星。
諸多朝堂大佬都讚賞的人物。
其實他自己,也很難理解過了赤道,就會冬夏相反,陰陽顛倒。
倒是聽聞聖人知曉,但是能夠聽聖人講解的都是何等人物,留聲機倒是可以錄播聖人的言談,但是不可能天天纏著聖人,求聖人給大家講課吧?
那聖人還過不過日子,還治不治國?
來之前,李寄就聽說,這一次考察隊伍的配置非常大。
因為這些精英幾乎涉及了各行各業。
聽說京師大學堂地理方面的熟人也參與了很多,不過多是地圖繪製和土地成分方面的講師。
一直等到他以考察員的身份進入基地,才知道這支隊伍到底有多麼龐大。
足足有一千五百人的考察團。
李寄在學校的課堂上,上過很多節大課,都沒見過那麼多人。
倒是偶爾參與一些校方的軍訓,在校場上見過這種人山人海的氣勢。
不僅僅是人員非常多,而且訓練的內容也讓人很無法理解。
比如野外急救,尋找野菜這些勉強可以理解。
但是所有人都要學習使用武器,學習大明的軍陣聯絡,可就奇怪了。
不是說哪裡是荒蠻之地麼?
難道荒蠻之地的野人,也需要透過戰爭的方式溝通嗎?
一千五百人之中,就有一千多人是各軍透過大比武來的精銳戰事,等上了海船,據說聖人還要配備一支一千五百人的精銳水師陸戰隊,這樣的配置滅掉一個國家都綽綽有餘了。
可為什麼還要讓學著學習使用武器呢?
李寄雖然不滿,但皇命不容違背,尤其是領頭的那個上校軍官看起來不是善茬。
“老子要的是經驗豐富的工兵,不是在戰場上呆了許多年的輔兵!”胡鶴硬生生的頂著壓力,不讓新來的輔兵進場。
工兵是軍方新興的極其專業的兵種,目前只在第一軍等精銳部隊小規模的配備,對此參謀總部尚沒有一個清晰的認識。
在很多參謀看來,這個工兵,應該就是幹活的兵,不就是輔兵麼?
豐富的戰爭經驗卻知道,這個工兵根本就不是輔兵能當得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