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祖的皇后就是徐達的嫡長女,而且徐達的另外兩個女兒也分別成了代王妃和安王妃。
懿文太子朱標的太子妃常氏,就是常遇春之女。
建國之初,徐梁在訂立新的國策的時候,其實也考慮過建立某種主義的國家,給國家打上屬於他的屬性。
但是後來還放棄了,因為他琢磨明白了一個道理,即便是國家屬於某種主義,歷史的車輪就能放過這個國家。
主義之下,過得好的,未必是普通的百姓。
所以他將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結果國家的問題上,至於數十年後,乃是一百年後,國家的矛盾積攢到了一定階段,有他打下的良好基礎,肯定有人站出來,改革變法解決這些問題。
如今大明這艘巨輪,在自己的掌控下,開的非常平穩,而且速度越來越快,已經到了累死西方也追不上的程度,他沒有必要操這份閒心。
不過眼下,大明發展的情況,卻讓徐梁隱隱的產生了警惕的心思。
因為眼下,大明有了傳說中的門閥資本主義的影子。
在他的引導下,大明的世家沒有頑固不化,而是朝著工商業快速邁進,新的行政官,也不是所有人都有著為天下百姓服務的覺悟,一樣想著為強大家族開枝散葉的事情。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這證明,積累在華夏民族腦海裡幾千年來的家國情懷,是不可能改變的。
即便是徐梁可以打敗強大的李自成、多爾袞,也打敗部落藏在人腦海裡的根深蒂固的思想。
尤其是,徐梁也摸不清楚,這些思想是不是錯的。
因為他知道,後世有人為這個做過努力,也曾經改變過一代人,兩代人,但是最終還是會回到原來的軌道。
他心裡很清楚,他沒有偉人的魄力,也沒有這種改天換地的實力。
如果他不能給大家利益,即便是龍椅也做不穩當。
倒不是徐梁懷念這個位置,而是徐梁自信,如果不是自己做龍椅,那麼換上來的人,肯定沒有自己做得好。
這種情況下,如果皇室不能跟他們站在一起,要麼被他們拋棄,要麼就是再來一次“宰肥羊”。
顯而易見,徐梁“烹牛宰羊且為樂”的行徑會讓日後勢家心存謹慎,子孫要想效仿未必有那麼容易。
而且沒有國變這樣的天下大事,要想將兵權從領兵勢家手裡奪回來也不容易。
所以聯姻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勢家藉助帝室伸張氣焰,帝室借勢家以自我鞏固,利益一體。
與小戶人家結親,無論政治利益還是經濟利益,都沒有絲毫的優勢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