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人與大明在萬曆時代結下了血仇。
概括敘述這段歷史,則是當地華商對朝廷說呂宋有金礦,急於填補三大徵軍費的萬曆皇帝理所當然地派來了礦監。西班牙人以為這是大明對呂宋的染指。於是策動了當地土著一起對華商展開屠殺。
這中間還使用了一些計謀,騙取了華商的信任,收繳了華商的武器,最終導致手無寸鐵的華商被屠戮四萬人。
如果從實力對比而言,大明要想征服呂宋,徹底驅逐西班牙人,並不會比收復臺灣更困難。因為即便是在萬曆屠華慘案之後,如今的呂宋島上仍舊有七萬左右的華商華人。
這些華商華人控制著呂宋的經濟命脈。不僅僅是幫助西班牙人買到生絲,更重要的是控制了日常商品的供應。誠如萬曆年間的馬尼拉總督莫牙在屠華之後感慨:就連靴子都買不到了。
如果要用戰鬥力來做比較,那麼隆慶三年林鳳攻陷玳瑁港,逼迫西班牙人朝貢,則足以證明這支西班牙殖民軍的軟弱可欺。
身為海盜商人的林鳳當時只有不到七十艘戰船,手下兵力不過五千人,而玳瑁港距離西班牙人的統治中心馬尼拉只有四百里。
如果海盜都能做到的事。大明怎麼可能做不到?為什麼還要留著西班牙橫亙在大明和大明利亞之間,徒增風險?
因為現在攻打西班牙絕非是個好主意。
徐梁世界歷史不好,不知道此時的西班牙還有多少餘威。
聽葡萄牙人和耶穌會教士描述,西班牙在歐洲已經是個沒落的二流國家了。甚至連真正的統一都算不上,而是類似華夏商周時代的“共主政治”,以至於西班牙國王、女王都不在自己的簽名前都不會用到自己任何頭銜,往往只是一句:“朕,即國王”或“朕,即女王”而已。
然而即便西班牙真的沒落到了這般田地,徐梁也沒有立刻報仇的衝動。大國發動戰爭,絕對不是為了一時之氣,更不能不兼顧考慮當前和未來的利益。
如果說開發大明利亞是立足三百年之後,允許付出一定代價。但是佔領馬尼拉,則是還沒到時候。
陸軍在漠南橫掃蒙韃,兵鋒漸漸朝漠北、漠西挺進的時候,海軍自然眼熱。雖然海軍的忠誠度一直受到詬病,但榮譽感同樣在他們心中紮根,一樣渴望得到世人的承認和讚美。而軍人彰顯自身存在感的唯一方式就是戰爭——或者搶險救災,最近大明並沒有爆發特大災害。
“那幫兔崽子成天嚷著打日本,打呂宋,真是越發難以彈壓了。”鄭芝龍向偶爾回校“拜訪”的沈廷揚抱怨道。
老沈作為皇明海軍眼下名義上的掌門人,浙江水師的實際控制者,當然明白鄭芝龍的意思。
要知道沈廷揚可是比鄭芝龍這幫土匪還激進的人物,當初崇禎還活著的時候,就叫囂著壯大海軍,如今遇到了徐梁,才終於有了發光發熱的機會。
所以眼下,將海軍暫時交給這位大佬,徐梁還是頗為放心的。
不過這位大佬對於眼下海軍的情況,也頗為頭疼。
海軍之中有這樣的風聲不是一天兩天了,嚷著打日本的正是浙江水師,而希望打下呂宋的則以閩粵官兵為主。
“四大艦隊改造計劃擱淺,打哪裡都是給陸軍做嫁衣。”沈廷揚對日本十分熟悉。知道那是個已經有千年文法的國家,絕非屏島、大明利亞,隨便扔塊石碑就能彰顯主權的地方。
“如果以我海軍的實力,打下馬尼拉是沒問題的。”鄭芝龍試探道:“南洋公司也需要一個更靠前的總部。”
現在南洋公司的總部在臺南,如果搬到馬尼拉,倒真的更靠近中歐交易中心區域了。
“大局啊。”沈廷揚感嘆一聲,道:“飛黃兄。打下馬尼拉有什麼好處麼?”
——好處就是南洋公司可以進一步擴張,風頭更勁。
鄭芝龍知道這點好處完全不足以發動一場區域性戰爭,沉默不語。
“軍情司傳來的情報飛黃兄也看過個了吧。”沈廷揚悠悠道:“現在呂宋的底層商業已經為華商控制,我們就算佔領呂宋,也無非是增加一塊數萬人市場的稅源。別說皇爺不會同意,就是國稅署也未必有興趣。”
喜歡晚明霸業請大家收藏:()晚明霸業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