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是海洋亦是領土,神聖而不可侵犯。
戰艦是大明在海洋上可以移動的堡壘,戰艦可以開到的地方,大明就該獲得應有的尊嚴。
因為皇帝地位太高了,他需要去調理整個帝國的命運,所以朝野上將更多的海權的希望放在沈廷揚身上。
就連鄭芝龍都不得不承認,雖然沈廷揚的戰鬥力一般,但是在海洋系統中的地位不容小覷。
尤其是帝國軍事大學海洋系統培養的高材生終究是會走入軍隊,他們終究會成為海軍的中流砥柱。
皆是,這位老夫子的地位只會越來越高。
反觀自己,雖然從聖人和民間哪裡都獲得了不少銀錢,也提拔了不少族中子弟,卻沒有想過去辦學校,充分挖掘更廣闊的力量,這簡直是一種極其愚蠢的思路。
現在去反觀陛下從一個籍籍無名的小將成為大明的君主,可以看得出,人民群眾才是這個世界最有力量的一群人。
他們的力量像是大海一樣強大,他們蘊養著無窮的可能。
“我覺得你的想法是對的,讓那群老東西整天蠱惑天子,搞什麼北伐,又浪費精力,又傷害錢財。這些錢如果投在我們海軍,得有多少艦隊,我們可以開闢多少殖民地?”鄭芝龍忍不住抱怨道。
沈廷揚對此卻抱有悲觀的觀點。
即便是朝廷不準備北伐,國庫的銀子拿來擴編艦隊的可能性也不高。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君主、海軍、民間各方勢力在推廣海權論,但是不知道為什麼,大明的海船明顯不如西方船的觀點,在大明卻沒有引起任何方面的注意。
現在大明雖然也在建造泰西船,但數量有限,如果發生海戰,多半還是老戰術:先用大船碾壓,接著接舷跳幫,最後火船圍攻。
以現在南洋介面的泰西船數量,這樣打的確也能打贏,但顯然是落後且不經濟的。
而且皇帝陛下認定的優秀海船,應該是鉅艦大炮,形同海上堡壘。這個課題已經廣泛推廣,大部分資金是從海軍軍費中劃撥,但進展緩慢。非但動力核心遠不能達到要求,就連龍骨肋材也很不過關。
所以沈廷揚還是希望獨立一個海軍都督府,讓海軍有更多的機會獲得認同,也不至於兵部、戶部一面倒地支援陸軍。
鄭芝龍經年累月地借力打力。最終打跑了閩粵海上的各路大佬,成為海上霸主。
如今他“身居高位”。與國家同休慼,這無疑是步上了人生的新巔峰。不過礙於視野,他終究不能跟沈廷揚這樣中樞出身的儒商相比,更看中的是鐵打的實力。
“哪怕建成再多艦隊也沒用。”沈廷揚無奈道:“大都督府總參謀部呈上去的題奏全都是關於陸軍的。海軍若不是天子想起來了問一句,壓根沒有聲音,而天子日理萬機……”
鄭芝龍在腦中轉了轉,知道自己的履歷沒有沈廷揚過硬,海軍都督府大都督的位置多半是沈廷揚的。若是以前,自己還能用銀錢爭一爭,或者猜枚賭賭運氣,但現在這位天子卻肯定不會放任這事。
“我如今年邁上不得船了。”鄭芝龍感嘆一聲,“若是沈督有用得上的地方,出謀劃策還是能夠勝任的。”
沈廷揚面帶微笑,心中暗道:一開口就要一個總參謀部?不過上不得船。意思是各大艦隊總兵位置全讓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