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人的例子可笑吧?但現在我們跟泰西人就是在賽跑,看誰的技術跑在了前面。”徐梁道:“只有跑在前面的人,才有資格改變對手,讓對手遵循自己的生活習慣和道德標準。跑在後面的人就是土人。爹這輩子從不肯認輸,所以你也要努力啊!”
小秋官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只是本能地從父親的口吻中感受到了畏懼。
父子間的美好時光很快就被一位女官的報告打斷了,她手裡有一份彈劾大明官員在夷州虐待土民,導致土民暴動的壞訊息。徐梁對於這種發生在一個月前的事並不甚緊張,輕輕拍了拍小秋官的屁股:“去找媽媽和弟弟去。”
小秋官嘟著嘴,不樂意地隨宦官走了,真是一步三回頭,真希望父皇能夠收回成命。
“內閣什麼意見?”徐梁邊問邊翻出了內閣的票擬,上面是方書琦遒勁有力的小楷書法。
“內閣認為此風不可助長,應當對這些暴動部落進行嚴懲。”陸素瑤簡約道。
徐梁自己也看了個大概,道:“不要由我們動手殺,還是以土製土,借其他部族土人來解決。首犯流放到朝鮮去,給他們留條性命。”
女官欲言又止,點頭退了下去。
徐梁看著兒子的背影,突然吐了口氣。
誰都能看出來,夷州發生土人暴動對抗大明的事,顯然是下面已經玩脫了。恐怕連大肚國這樣的老牌盟友都已經撕破臉皮與大明決裂了,所以內閣才會提出派兵嚴懲,因為再不嚴懲南洋公司在夷州的利益就要受到極大影響。
如果自己在內閣的票擬上批朱同意,背個種族屠殺的黑鍋還是小事,關鍵在於夷州事務根本不可能因此好轉。只有逼著下面的行政長官背上黑鍋去死,才能打擊鄭芝龍一黨在夷州的影響力,引入浙、粵實力派,做到權力平衡。
只有取得了平衡,夷州乃至未來南洋開發才有章可循,相比之下南洋公司遭受的損失也就不算什麼了,反正夷州土人再鬧也不可能鬧到大陸來。
“讓沿海艦隊準備好馳援夷州,也別弄得太難看。”徐梁補了一句,終究還是要顧忌大明顏面的。
四月,夷州傳來訊息,土人的部落聯盟圍困了臺南縣城,屠戮城外的漢人。沿海艦隊出海巡邏,臺南巡檢司閉門固守。
夷州知府徹底失去了對夷州的控制。
直鬧到這個程度,原舟山參將,現在的臺海艦隊總兵官王玉田方才提請大都督府,要求登陸作戰,解臺南之圍。
他的題請還在路上,兵部已經給駐紮在福州的近衛第一軍第三師發出了入臺平亂的命令。
近衛第一軍在收復臺海之後,分散駐紮在福建、浙江、山東一帶,儼然是沿海乾城。這回第三師收到了入臺平亂令,只五日功夫便盡數在魍港登陸,從北而南,橫掃了所有不臣服大明的部落。
果然如徐梁所料,夷州問題解決之後,秦昌才畏罪自殺,夷州知府由第一軍少校參謀宋琅退役出任。
宋琅在復臺之戰前還只是個上尉,復臺之戰後因功升授少校軍銜。他的第二重身份是崇禎十七年的進士,而且恰恰是浙江人。如此這些因素合起來,由他出任夷州知府也就理所當然了。
與宋琅一同退役的還有不少尉官和士官,很快就取代了鄭氏在夷州的知縣等官吏。
宋琅一改秦昌才對土人的壓榨政策,直接用火銃、長矛和麻繩將土人送上了船,駛往溫州,那邊需要大量的勞動力開採礦石。在陌生的山中,這些土人就算想起事也做不到了。
另外一部分則如皇帝陛下的旨意,送到了朝鮮,那裡一樣需要勞動力補充,因為數以萬計的朝鮮壯丁被遷往河套和海西地區,彌補大明勞動力不足的問題。
喜歡晚明霸業請大家收藏:()晚明霸業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