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田就宣深深一躬身,道:“那就叨擾了。”他放心大膽地獨自朝樓上走去,頗有些從容風度,反觀他的侍從卻都如臨大敵,各個將手按在刀柄上,對桌上放著的茶點不敢有絲毫動作。
魏鷹正對著的房門很快就被敲響了。
“將軍,毛利家家臣益田就宣求見。”門口的高大男子行了軍禮。
“讓他進來。”魏鷹點了點頭。
益田就宣聽不懂漢語,但看著那乾淨利落的奇怪禮儀,也知道這夥人不是等閒之輩,當然更不會是海中的神仙。
“那個……”益田就宣很快見到了魏鷹,被魏鷹一身山文鐵甲嚇了一跳。他認識這種盔甲,正是明國將軍的甲冑。
“你可以說日語。”白薔薇坐在魏鷹下手,以平等的口吻用日語對益田說道:“這位是大明提督朝鮮總兵官魏將軍。”白薔薇說著,為了防止翻譯上的誤解,遞上了寫著魏鷹官號將銜的宣紙。
益田就宣雖然聽不懂漢語,但能夠看懂漢字,何況此刻生死操於人手,當即匍匐在地,行了大禮。
“不必多禮,貴使請就坐。”白薔薇替魏鷹說道。
益田就宣很不習慣地坐在了官帽椅上,雙腿垂懸,踩不到地板,頗有些不踏實的感覺。他同時也在思考,這個所謂的大明將軍到底是真是假,來這裡又是所為何事,對毛利家來說是福是禍……
“我朝很反對貴國的鎖國令,但德川氏目空一切,不將我朝國書放在眼中。”白薔薇只學了一年的日語,而且還是從一個朝鮮人那裡學來的,此刻用起來卻自信非常,每當益田就宣面露疑惑神色,表示沒有聽懂時,白薔薇都會回以一個“你日語真差”的不屑之情。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所以,我們需要一個盟友。”白薔薇道:“毛利家願意與大明親善否?”
益田就宣正在考慮託詞,只聽那大明軍官又道:“如果毛利家有結盟之意,我朝可以出售大筒給貴藩。”
益田聽了心跳加劇,顫聲問道:“是那種,一炮可以糜爛數里的大筒麼!”
東瀛人將鳥銃叫做“鐵炮”,將火炮叫做“大筒”。跟大明一樣,東瀛人也是從歐洲人手中認識了這種新式武器,並且大量購買,裝備軍中。
在萬曆年間的壬辰援朝之戰中,東瀛人已經有了成建制的鐵炮部隊,並且還一度嘲笑過明軍的“三眼銃”,認為自己的鐵炮遠勝遼東鐵騎的三眼銃。
當然,那只是日軍的錯覺。明軍不是沒有鳥銃,而是因為遼軍多騎兵,三眼銃放完之後可以作為鐵槌在馬上使用,更貼合遼東鐵騎的作戰風格。
且先撇開“鐵炮”上的口水官司,只說大筒。
誰都知道鐵炮的鑄造工藝十分高階,用的鐵料也十分驚人。東瀛有金有銀就是沒有鐵,甚至連鐵鍋都要從大明進口,哪裡來的鐵料玩火炮?當徐梁在感嘆大明的富鐵礦太少,大部分鐵礦石中的雜質含量太高的時候,東瀛人還望著不能打造兵器的潞鐵流口水呢。
幕府之前或許還能從出島的荷蘭人手裡買到兩三具“南蠻大筒”,但毛利家這樣的“外樣大名”是肯定買不到的。
在白薔薇的日語學習筆記中,外樣大名旁寫了三個小字:婢養子。
可謂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