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晚明霸業> 第八百六十章 回京2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八百六十章 回京2 (1 / 3)

第八百六十章 回京2

話說到一半,徐梁再次看向李邦華,輕笑道:“李先生,我在下面收到了一封很有意思的信函。”

李邦華面色微微一變,他沒想到陛下會把雷炸在自己頭上,要知道素來他是以清廉示人的。

當下有些略微緊張的說道:“請陛下明示。”

“是有人控告李氏全族仗著李閣老的權勢,壟斷貿易,強買強賣。”徐梁笑道:“不知李先生是否知曉?”

“陛下明鑑,”李邦華臉上騰起一片紅雲:“臣耽於公務,久未與族中聯絡。定是宵小之輩借臣名義詐騙鄉里。臣家世代書香,子弟縱有不肖,也不至於此!”

徐梁隨意道:“我就是想說,真要發生了這種事也不稀罕。李先生家沒有,難保吳先生家沒有,說不定其他先生家也有……誰能保證家裡人不揹著自己做些小買賣?”

“究其根本,其實就是一個念頭:利不嫌少,能多賺就多賺。”徐梁道:“鄉間小利尚且如此,放在汪汪大洋,百萬千萬兩的大利益,怎麼都沒人去取了呢?倒讓那些弗朗機人、紅毛夷千萬裡趕來掙錢。”

吳甡等人登時明白過來。陛下繞了這麼個大圈子,其實就是想說服內閣:要將南洋利益緊握在大明手中!南洋公司的乾股看似獎勵,其實也是誘餌,拿了銀子的人總想繼續拿,拿得更多……所以就不得不支援用兵南洋。

難怪這公司不叫夷州公司,而叫南洋公司呢!

吳甡道:“陛下,臣以為這乾股還是不該給臣等私人。”他見徐梁面有不愉,連忙又道:“陛下洞悉萬里,自然知道我等官紳之家本有買賣。說起來其實已經分潤了朝廷用兵之利,焉能再分?豈非貪得無厭?”

“陛下既然希望朝中官員皆能矚目南洋,莫若將這半成的乾股分給各個部寺。”吳甡道:“每年的分紅入部寺公賬,其各部官長吏目,按職分銀。在職則有此福利,去職則不再分潤,如此朝政方針自然長久穩固。”

徐梁當然知道部門獎金比私人獎金對於政策推廣有更顯著的效果。日後就算某部大佬不樂意合作,也得顧忌整個部門的民心士氣。只是他本想一步步以利引誘,卻沒料到吳甡要一步到位。

不過如此一來,官紳合法經商也等於得到了陛下的首肯。

真是小看天下英雄了!

南洋公司乾股分配計劃在內閣討論之後,便以中旨釋出出來。其中內閣、都察院、兵部都分到了百分之一的股權;戶部、工部、工商總署、交通總署各分到了百分之零點五。

如此分配正是形成了以兵部、內閣為主幹推動,戶、工、商、交為枝幹輔助的南洋開發體系。為了維護所有人的利益,都察院也拿到了主幹待遇,正是要靠他們確保南洋的吏治健康,保護工商發展。

程賢終於得到了致仕許可,同時還皇家分到了百分之零點五的分紅權,在他有生之年都可以領取,以此感謝他為大明做出的貢獻。至於致仕後的加銜和待遇,也仍舊沒有落下分毫。

徐梁藉著南洋公司分紅的熱浪,順勢發起廷推。在內閣諸臣和陛下陛下的鼓動之下,周應期、蔡懋德、袁繼鹹三人順利入閣,如此內閣閣員終於達到了六人,屬於正常編制了。只是這三人晚了一步,內閣的一萬兩分紅已經作成四份,吳甡、李邦華等三人每人拿了兩千五百兩。

這筆銀子仍舊是存入了帝國銀行,發給眾人紙幣,超過五百兩銀子的提兌只需要提前三日預約便是。

即便是家中涉及海貿的李邦華也不能對此無動於衷了。大戶人家走海,一方面要擔著干係,另一方面也有分文不得的風險,每年所得利潤無非數千金。如果一手拿著朝廷的分紅,一手在南洋置辦地產、實業,非但規避風險,更是本小利大的好門路。

建興三年,五月,籌備已久的各地市舶司終於等到了《建興開海令》,宣佈大明從北到南一應開埠港口可以接受外國商人交易。不過交易有額外限制,那就是所有外國商船必須使用帝國銀行發行的合法紙幣才能從中國購買商品。

當然,並不是所有市舶司都受此影響。北部的市舶司主要是面對朝鮮貨物入關征稅。這部分貿易大明是買家,所以支付的是白銀。只有南方的市舶司才是出口重鎮,需要大量的紙幣供應。

這部分紙幣是帝國銀行特別督造,以“外”字號打頭,禁止兌換白銀,但可以用來繳稅。外商用白銀換取紙幣,然後紙幣只能在購買中國貨物。這看起來十分吃虧,但面對高額利潤,葡萄牙人仍舊願意進行交易。

他們甚至還開創了國際金融貿易。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