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第 108 章 新口味
行政後勤的人都感動於農業大學教授們的一片赤城之心, 盡可能在廠裡安排好技術人員每日餐食,汽車仍然在外等候著, 以備教授們隨時回到師部招待所套間休息。
但老教授們進廠之後,日以繼夜忙著熟悉生産裝置、面餅壓延切條蒸煮切割幹燥技術環節、調味料和保鮮技術,吃住都在廠裡,很少回招待所去住。
1團2團的家屬和地方安排的待業青年全部進廠。
廠幹部和職代會選出來第一批技術人員已經跟著日本派來的工程師開始學習。
全廠如火如荼忙活了半個月,原本抱著來混一份工資的家屬,都不知不覺投入進抓緊時間學技術的氛圍之中。
食堂菜都冷了才想起來要吃飯。
晚上到下班點了,愣是不肯走。
良馨趕大家回去,大家還要不高興, 反過來趕良馨快回去。
基地記者一直在跟蹤報道家屬工廠的新聞, 守在廠裡幾天,寫出一篇“非一般的家屬工廠”。
如何非一般,拿了其他單位的家屬工廠舉例。
正兒八經的後勤正營職幹部, 通常最不願意去的地方就是當家屬工廠的廠長, 一旦被分配去管家屬工廠,便會覺得天都塌了,軍涯到了盡頭。
為什麼?
因為家屬工廠的這些官太太, 一個比一個不服管,你要是讓哪個不高興了, 回去吹吹枕頭風, 很有可能就會讓你日子不好過。
所以, 家屬工廠的職工們遲到早退是太過正常的事,壓根沒人管。
其實就是放到軍工廠,老油條聽得多,軍轉民之後,混日子, 偷廠裡邊角料甚至直接偷廠裡産品出去倒賣的也都稀鬆平常了。
因此,一群官太太把廠長趕回家聽說過,廠長趕官太太們下班,結果趕都趕不走,加班到廢寢忘食,這種事全軍同志都還是第一次聽說!
産品準備期間,記者追蹤報道,也是良馨支援的事。
這樣可以在報紙上持續保持良心泡麵廠的曝光度。
無關生産,關於家屬們不符合常理認真工作的新鮮事,也能調起人民同志們的興趣和期待感。
老教授們熟悉了全套生産裝置和技術,中日雙方技術人員也根據江門農場生産出來的小麥麵粉和油脂,試生産幾次樣品之後,良馨召開了新口味研究生産會議。
“日本三晶泡麵的兩種口味透過技術人員的工藝調整,已經適應了本土麵粉。”
良馨讓鐘雪蓮和李茅將列印出來的材料分發給會議室裡的每一個人,“目前三鮮口味和味噌豬骨湯口味,和國內其他十條生産線的口味重複率較高,我個人也認為這兩種口味並不適合作為拳頭産品,推向中國市場,論吃麵,我們中國能說到四千年前,新石器時代我們的老祖宗就開始和麵抻拉,傳承到今天,可以說每一位中國人都吃過面條,山西的刀削麵、陝西的油潑面、北京的炸醬面、新疆的拉條子,品種數不勝數,這些面條的做法不但能為我們提供新口味的思路,還說明瞭泡麵在我國具有非常可觀的市場,這是我總結出來的中國大江南北各地面條熬製方法,大家先看一下。”
老教授們戴上眼鏡和技術部門的幹部一起翻閱著良馨整理出來的資料。
會議室裡斷斷續續響起翻閱紙張的聲音。
十分鐘左右過後,劉教授道:“良廠長,我國北方人吃的麵食和南方人吃的麵食並不相同,比如北方人吃麵講究筋道,南方人吃麵講究湯頭和澆頭,我們是要因地制宜,還是要研究出一種符合全國人民都習慣的口味,作為你說的拳頭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