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是好帖,但要說超越金益的《石翁生平帖》和米碩的《霍夫人家書》,那可就是僭越了。”
《乞銀帖》送上高臺,身為主考官的倉石老人一句定性,讓所有人面面相覷,不得言語。
俗語云:文無第一,武無第二。
武者之間較量勝負,決勝一戰,勝者生,敗者死,活到最後的就是第一,勝負一目瞭然。
而文學鑑賞,本身就是見仁見智的事情。
你說《乞銀帖》寫得好,我偏偏看他不順眼,奈何?
至於道理,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扯上三天三夜,再優雅的書帖也會面目全非,哪裡還能分出第一第二來?
打個比方,有人說蘋果好,有人說葡萄好,雙方再怎麼辯論,也沒辦法在水果界中給兩者定個高低。
然而,不能評出第一第二,並不是說評不出優劣。
別的不說,就拿陳平的《乞銀帖》、米碩的《霍夫人家書》、金益的《石翁生平帖》,以及孟壽的仿《石翁生平帖》四幅書帖來做比較。
米碩的《霍夫人家書》不論在立意、架構、筋骨等任意方面,都要強出金益的《石翁生平帖》數籌。
而孟壽的仿《石翁生平帖》,雖是一幅匠氣極重的匠帖,卻也要強於金益的《石翁生平帖》。
畢竟金益練習書法才1年,就算他1年內臨摹了倉石老人4萬幅書帖,筆法中的生澀之氣還是未去除乾淨,比不上孟米等人多年苦練。
只要眼還沒瞎,都能看出來這一點。
至於陳平的《乞銀帖》,在場大多數人都認為要強於《霍夫人家書》,就連霍夫人米碩親孃霍啟燕)都是如此認為。
不過嘛,硬要說《霍夫人家書》要強於《乞銀帖》,也不是說不過去。
這就像前面打的蘋果和葡萄的比方一樣。
但,像倉石老人的說法——“《乞銀帖》超越《石翁生平帖》是僭越”,那可真的就是昧著良心說話了。
別人都說蘋果和葡萄不分軒輊,你特麼的硬要說狗屎比蘋果強,和葡萄差不多……
很多人被這種說法噁心到了,包括受害者米碩、霍啟燕、孟壽、陳平,包括考場上眾儒生,包括高臺上的祭酒張放、學政傅獻庭……
還包括金益和提出這種說法的倉石老人自已。
但是沒辦法。
大家都沒辦法。
金益沒辦法。
金家在啟陽的發展已經到了極限,沒有修行高手庇護,隨時都可能被人連根拔除。
金益作為金家最有天賦的下一代,必須獲得在儒門的地位,才能為金家提供庇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