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戰鬥結束了,李白望著倒在血泊中、捨身救己的兩位夷人,虎目垂淚,傷心不止。半晌才對面如古銅的浪穹詔商人首領問道:“閣下人等何人?為何肯為在下慷慨赴死?莫非與我有何淵源?”
浪穹詔商人首領聞言,趕緊雙膝跪倒,恭行大禮,垂淚回道:“尊主在上,請恕罪臣欺瞞之罪!我等一幹,活著就是隨時準備為尊主獻身,能為尊主而死,是我等最大榮幸!我叫括適,先祖太子左千牛、遷上大將軍括挺!”
此言一出,眾人全都大吃一驚,難道他是太子李建成手下赫赫威名的禁衛親隨首領——括挺之後嗎?
接著,浪穹詔商人首領開始道出一個天大的秘密:
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亦即公元626年7月2日,唐高祖李淵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長安城今陝西省西安市)太極宮的北宮門——玄武門附近發動的一次流血政變。他率尉遲敬德、程咬金、侯君集等九將伏兵玄武門內長安太極宮北面正門),襲殺了太子、齊王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
聽到太子的死訊之後,齊王府副護軍薛萬徹,東宮翊衛車騎將軍馮立,左千牛、遷上大將軍括挺,屈直府左車騎謝叔方四將悲憤欲絕,親率東宮、齊府精兵2000餘人趕來,猛攻玄武門。守門兵將拼死力守,守將敬君弘被馮立殺死,薛萬徹見久攻不下,還想率軍攻打李世民的秦王府,秦王府將士聞訊大懼。此時,尉遲恭提著李建成、李元吉的首級趕到示眾,東宮和齊王府的人馬頓失戰心,迅速潰散。薛萬徹只得率數十騎逃往終南山,馮立、謝叔方也迅速奔逃。
括挺見報仇無望,帶領幾十騎逃往雲南浪穹詔,投靠浪穹詔王,做了主持軍務的殿前大將軍,並苦心經營,招兵買馬,積蓄力量,準備在必要之時,起兵舉事,奪回太子天下。但一直礙於李建成的子嗣沒有胸懷大志之輩,所以才按兵不動,以觀靜變。好容易等到李建成玄孫李白出世,其“五歲誦六甲”,聰明過人,少年之時便已博覽古今,胸懷經緯,仗劍行俠,詩才遠播。括適感到時機已到,故此才親率死士,趕赴蜀中,欲請李白出山舉世,重新奪回太子天下。
當他們聽聞李白遊覽峨眉山的訊息,便尋聲而至,正好目睹李白仗義出手,抱打不平,陰差陽錯與宿仇程嗣鰲等人結下樑子。他們四人剛想出手施救,卻被雲龘等人搶先,因此,他們也就隱藏痕跡,暗地跟蹤,隨時準備保護李白的安全。結果在尉遲延魁派來的家丁放火之時,他們同樣不知李白等人已從後門上山,因此才現身阻攔,與這一夥惡人打了起來。後來的事情,大家就全部清楚了。
括適說到這裡,恭恭敬敬,連磕三個響頭,真誠說道:“尊主,現在屬下已在滇中訓練五萬精兵,並且在中原各地都已佈局,只要尊主現身,登高一呼,自然天下志士,如影隨形,一呼百應,共誅竊國大盜,以還天下正身!望尊主不忘太祖冤深似海,效勾踐嘗膽複國,以慰太子在天之靈!”
李白目睹滿地屍體,抬頭仰望夜空,長嘆一聲:“唉,為祖複仇,君臨天下,是齊王子嗣盡皆追求之終生夙願。我又何嘗不想?然大唐經秦王幾代勤政,至開元伊始,已達前所未有之鼎盛,經濟空前繁榮,軍事無夷可比,政治清明,百姓安定,四海臣服,有口皆碑。即便我族取而代之,也難達到如此盛況。捫心自問,我怎能因一己之私,廢全民之幸,興此不義之舉?冤冤相報何時了?還是讓時間了卻仇恨耳”
括適聞聽李白所說,指著程嗣鰲三人的屍體,憤憤說道:“人無傷虎心,虎有傷人意!當朝可並未忘記竊國之愧。似此之惡,無時無刻不想置尊主於死地!”
李白擺擺手,毅然說道:“將軍毋需多言,我意已決,只想維護盛世,不想破壞安定!似此幾人,只是個別,並不代表朝廷,家兄在職就是其例。汝等回轉,亦不可生事,務以大局為重。”
括適見李白意志堅決,所言句句在理,也就不再規勸,想了一想,還是補充一句:“既然尊主不為亂事,屬下謹遵,若尊主何時改意,隨時可致書浪穹,屬下必赴湯蹈火,萬死不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