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松軍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張明難道還是聖賢?”
賈嘉華和羅源從娛:“看來,白松華並沒有把我們的勸告聽進去。”
羅源說:“他這樣狂妄固執,總有一天會壞事。”
賈佳華說:“以後再慢慢勸吧!我們先做好我們能做的事。我想還是從明年的選舉著手。最好是運作一下,能讓張明落選。”
羅源說:“以你的威望,應該說可以掌握相當一部分選票。不過,為了保險起見,最好是把花定國也拉過來,他是全國人大代表,他的影響力也很大。到時,讓白松華也出手,又可以影響一部分代表,這樣,讓張明落選應該不成問題……”
賈佳華說:“就這樣辦。到時候我們就選你做縣長。”
羅源高興地說:“那就多謝了!我想,要想讓張明落選,除了做好代表的工作,還要想法子把張明的名聲搞臭。最好是能讓上級紀委來查他一下。這個我來運作一下。”
賈佳華說:“這樣發動立體攻勢,一定可以把張明擊垮。”
第377挑戰一下潛規則
轉眼間,時間到了農歷臘月十二了。鐘越和張明商量著怎樣過這個春節。
鐘越說:“我最不喜歡過的就是春節了。別的不說,光這個送禮收禮就很讓我心煩了。來送禮的人絡繹不絕,要去送禮的人也有一大堆。這些陳規陋俗,不知什麼時候才能杜絕。”
張明說:“其實也不可一概否定。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種文化。逢年過節,去看看上級與長輩,是我們中國人的一種習俗,也是一種美德。他可以增進感情,加強聯系,增強向心力和凝聚力。它本身其實沒什麼錯!可是,不知從什麼時候起,人們把這個習俗功利化、世俗化了。打著拜年的旗號,幹行賄受賄的勾當。送的人覺得光明正大,收的人也覺得名正言順。拜年嘛!”
鐘越說:“身處俗世,要想免俗實在是很難。不送,得罪人;不收,也得罪人。”
張明說:“可是,送多了或者收多了,性質就不同了。我主張,送是應該的,收也無可厚非。但是要把握一個度。不要搞成了行賄受賄。”
鐘越說:“誰又能把握好這個度呢?”
張明說:“也是!最好是杜絕。我有一個主意,我們抓廉政建設,可以以春節杜絕送禮收禮為突破口。”
鐘越說:“好主意。不過,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很可能還會引發某些幹部的不滿。我敢說,有的幹部就等著在這幾天撈一把呢!我們這樣做是在斷他們財路啊!他們一定在背地裡把我罵死。”
張明說:“這不假。你說句實話,你去年收了多少禮?”
鐘越笑著說:“和你談廉政建設,你就廉政到我的頭上來了。實話告訴你,數目還真不少。過一個年,可以抵幾年的工資。每個單位送那麼價值千兒八百的禮物,單獨看起來是不多的,但是合起來數目就可觀了。光鄉鎮場就有二十多個。每個單位即使只送五百,就是一萬多。近年來,標準在逐年提高。單位一把手都是公款送禮,動用的是小金庫的錢。送禮的形式也在改革,有的充話費,有的送購物券,有的幹脆送起紅包來來了。”
張明說:“你收到的最大的一筆禮是多少?”
“一萬!但是我沒敢要。我只敢受低於一千元的禮物。我收那些小禮我都有點提心吊膽的。總覺得這是在做虧心事。但是我又實在拒絕不了。因為每一個人來的時候,都說送上的都是薄禮。”
張明說:“積少成多,聚沙成塔。時間長了,我們就會成巨貪啊!這東西收成習慣了,胃口就會提高。今年只收一千元以內的,明年就敢收兩千圓以內的。這好比吸毒,劑量會逐步加大的。我覺得這樣下去很危險。“鐘越嘆道:“其實嚴格地講,我已經違紀了。只是因為這是一種普遍現象,暫時沒人追查。說到底,還是我反腐防腐的能力不強。“張明說:“我覺得還是要在我們陷得不深之前,想出一個既能監督自己,又能監督別人的辦法,形成一個機制。今年我們就可以試一試。“鐘越說:“我贊成。今年再也不能讓他們來害我了。你趕快拿出一個方案來!”
張明說:“我們必須先擬定一個檔案,禁止以拜年的名義送禮收禮。違反者以行賄論處。
此外,我們還要層層開會,要求領導幹部帶頭執行。“
鐘越說:“同時我們還要設立舉報電話,一經查實,嚴肅處理。”
張明說:“我估計即使這樣,的是一套,做的卻是另一套。”
鐘越說:“這次我們就來真的。如果真有人往槍口上撞,我們就來個殺雞駭猴。看誰的運氣不好。”
張明說:“這樣吧,我們一人完成一個指標。這次我們橫下心來,做一下得罪人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