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捧著盒子的手甚至都在隱約的顫抖著,這要是擺在現代,那可是天價啊!有價無市的那種。一代代的傳下去,那就是傳家之寶了呀!!!
她是見識過黑膠唱片的風采的,雖然那也只是在大老闆家裡聽過一耳朵,卻讓一直活在數字時代的明珠感受到了那種從骨子裡發出來的裝逼與矯情的範。這是一種逼格!一種臉面!
當年的明珠不懂的欣賞,不代表開竅之後的明珠欣賞不來。在寄給十三爺設計圖紙的時候,她就已經淘換了許多的唱片和戴鐸一起慢慢欣賞過了。可是那些都不算,那是作弊,面前的這個才是真正的歷史上的第一個。
兒啊!閨女啊!為娘給你創下了多麼大的一份家業啊!感激涕零去吧你哪!
明珠瞧著這個大大的盒子裡裝著的小東西,心裡卻是滿滿的百爪撓心。無論如何都捨不得開啟來聽聽裡面的內容了,只想趕緊麻溜的收藏起來,作為傳家寶。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不過,瞧著戴鐸投來的目光,明珠還是控制住了心底的那抹狂亂,默唸著“氣質要在!氣質要在!”
還是麻溜的捧著盒子走到大喇叭的留聲機邊上,十二萬小心的把唱片放到機器上,再輕輕的擺上指標。
看著她如臨大敵的謹慎模樣,戴鐸眼底閃過一抹為不可查的笑意,低頭繼續寫字。
指標轉動,留聲機裡慢慢的傳出了一個纏綿婉轉、柔漫悠遠的水磨腔調的聲音。女子的聲音柔媚的像是要捏出水來一般,宛如一匹最為絲滑的綢緞從身體上滑過。
讓明珠在這個初春的寒冷裡如同三伏天吃了一大桶冰淇淋一般暢快。
一支桃花扇,唱出了多少天地無情,兒女情仇。
此人正是全蘇班的當家女旦雪如,祖籍揚州,為女旦中的翹楚,當年雖然只有十七八歲,卻是名滿京城的大腕,乃至歷史上都有記載的頂頂有名的崑曲大家。可是卻已經很多年沒有出來。
全蘇班出自蘇州,據《王巢松年譜》記載,康熙二十一年,曾修改演出太倉王所編《鷲峰緣》。班頭是人稱老徐班的餘維琛,原在石塔頭班串客,後學師自創了全蘇班。雪如便是他的首席弟子,親自教導長大的,當年康熙爺南巡時還曾經在萬歲爺跟前表演過,現在卻落魄成了老徐班。但是餘為人性慷慨,任俠自喜。善飲,能讀經史,解九宮譜。當年轟動京城時就和十三爺成了莫逆之交。
當年全蘇班之所以沒落,和雪如以及一個人有很大的關係。
這個時代,清朝宮廷演劇,主要還是崑劇,其次是弋腔。宮廷所需崑劇演員,全都由蘇州織造府選取。
孔尚任,又是這個故事中頂頂關鍵的人物。
雖然勢敗,但是崑曲依然保持著“正聲”的地位。康熙年間的崑曲已形成走向全國的勢頭。崑曲家班隨著官僚的移任而四方移動,且隨著商路而流向南北各地廣受歡迎。
康熙二十七年,洪昇寫成了《長生殿》。三十八年,孔尚任寫成了《桃花扇》。兩部傳奇
為北京的昆班所首演,造成京師梨園的兩度特大轟動。崑曲舞臺上矗起了兩座不朽的崑曲傳奇的豐碑。而演唱《桃花扇》的就是全蘇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