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睿點了點小腦袋,丁進寶抱拳道:“爹爹,真如睿哥兒所言,這爐子可是好物,一日燒三、四塊石炭,即可做飯又可取暖,比柴禾可是節省甚多,不愁無人要,真是個好生意。”
“既然如此,睿哥兒明日便隨我去鐵匠鋪一趟。”丁大勝頷首道。
翌日,丁大勝吩咐丁進寶去找林貴平,一起到蘇州城內購些石炭回來,此時的煤並不稱為煤,而是叫石炭,基本上是鍊鐵和大型爐灶使用,家用都是燒柴。
他便帶著丁睿出門去了市集,小山搖著尾巴跟在身後就出去了,可憐的攆山犬自從丁睿學算術起很少出門,一直在丁家當著乖乖的看門狗。
兩人來到市集的鐵匠鋪,丁大勝將圖紙給了鋪子裡的王鐵匠,此時的大宋鐵料缺乏,一斤鐵要賣上二十文,可謂相當之貴。
匠人仔細看過說道:員外,小人從未打造過此類物件,可否賜教。“
丁睿上前對著示意圖仔細講解這爐子的構造,王鐵匠指著上面標的尺寸問道:“睿哥兒,圖樣上的毫米、厘米是何意?”
丁睿傻眼了,他自然是知道怎麼回事,可不知道和宋代尺、寸這些單位的換算,沒奈何又回來找吳夢,小山也在後面跟進跟出。
換算尺寸可費了吳夢老鼻子勁了,他同樣是回憶了良久,拿著紙筆算了好一會才換算出來大宋的尺寸了。
丁睿回到鐵匠鋪再轉告鐵匠,王鐵匠是個四十來歲的老匠人,看著丁三郎很是驚奇,小小年紀居然知道不少打造鐵器的方法。
寒冬時節王鐵匠手上活不多,當下與丁大勝議定第二日先交制煤的模具,第四日交煤爐。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到了晚間,林貴平和丁進寶用牛車從沙船上拖著散煤回到丁府,卸在院子裡。
他們買煤時只沒把石炭老闆給笑醒了,別人不要的散石炭居然有人購買,石炭老闆是半賣半送給了林貴平,只是他沒笑多久,一年後煤球大肆流行時他便後悔不已。
翌日一早丁大勝便派人去鐵匠鋪去取了制煤的模具,丁睿在家裡指手畫腳的拾掇著僕人和大兄,小山搖著尾巴,跟著後面助威。
“大兄,不是這樣做的,先將煤和黃泥拌勻了,再加水......“。
“忠伯,壓制石炭球的模具是這樣弄的......“
吳夢出來後看著這一人一狗直髮笑,六歲的孩子叉著腰指手畫腳活像個小大人,後面還跟著個搖尾吐舌的小山。
吳夢怕他搞砸了,還是親自上陣,告訴向漢前和僕人將煤和黃泥土搗碎過篩,篩好的煤和黃泥均勻混合後加水攪拌,模具回來後便手壓成型。
其實打蜂窩煤的機子是腳踩的,不過那結構太複雜了,鐵匠鋪一時半會是打造不出來,所以只作了簡易模具而已。
丁大勝皺著眉頭看著院子裡一片狼藉,他總是有些不相信,石炭爐都是用的小塊石炭搭在一起燒,可吳師傅偏偏還要摻上黃泥。
丁大勝走近吳夢身邊拱拱手道:“吳先生,石炭摻入黃泥當真可用麼?”
“丁員外不必疑慮,散碎石炭不加入黃泥便無法成型,員外莫急,過得幾日你便能見識。”吳夢道。
看著地上一塊塊成型的煤球,丁睿喜笑顏開,這可是自己在師傅指導下做的第一樣產品,意義重大啊。師父教的本事真不錯,當然好不好燒就只能待明日了。
有了吳夢的傳授,丁睿明白了很多道理,他知道了燃燒是氧和煤中的碳發生的劇烈氧化反應,中間的通孔就是增加空氣接觸面和加強空氣流動性的。
丁睿小時候迷惑不解木材為何要垛起來才燒的更旺,如今已然知曉木柴架起來與空氣接觸面大,氧化反應更劇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