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弄妥,接下來就是糧食和運輸,婁江的江面被海潮侵蝕,江面愈來愈窄,不經疏通無法行三百石以上的大船,現在陽澄湖開挖還未批覆,但婁江疏通應是可以先行。
蘇州衙門知事廳,孫冕正在與一位紅袍微須的官人品茶細談。
孫冕放下茶盞,捋了捋鬍鬚說道:“公信,朝廷遲遲不發批文,蘇州的水利便無法動工,著實頭痛。”
這位紅袍官人是江淮制置發運副使張綸,他對水利一事頗為在行。
張綸看過孫冕的治水之法,從內心來講他是支援的,只有如此才可一勞永逸的解決問題,否則永遠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可政事堂不批覆他也毫無辦法。
張綸道:“孫知州,那大湖能否開挖還得等朝廷批覆,可疏通五湖必須先行,這可是朝廷去歲就下令的。”
孫冕微微頷首,靜心思考怎生調派人手,門外的書吏進來叉手行禮道:“知州,吳山學堂的吳先生捎來口信,言道若是陽澄湖無法開挖,能否先將婁江疏通,這樣既可保證出海的水運,也可免遭雨季的水患。”
張綸笑道:“知州,你看這吳先生的口信來的倒是真巧,婁江也算是五湖的範圍所在。”
孫冕抱拳道:“公信所言極是,那老夫就先徵發民夫和廂軍疏通婁江。”
知州一聲令下,此時春耕已畢,勞力閒置,經過這兩年差役的改制,減少了盤剝的環節,百姓們對官府的徭役已經不再反感,何況這婁江治水本就是百姓自己的事情。
一時之間大量民夫、民船進入婁江撈取淤泥,這下把丁府管家忠伯樂壞了,他帶著人馬天天去江邊拖淤泥回來。
長洲和吳縣的百姓們有樣學樣,河畔淤泥的搬運根本不用民夫操心,只要一挖上岸來就被村民拖走。
林貴平帶著張財神來到州衙,與孫冕密謀了一番,第二日開江水軍便以清淤的名義開拔,至婁江入海口整修碼頭。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
烈日炎炎,崑山縣境內的婁江河潺潺流動,河畔的青青楊柳枝下,一群綠袍、青袍官員簇擁著孫冕沿著河堤視察。
孫冕的官袍後背都浸溼了,他摘下官帽,眉頭微皺,拿起隨從手裡的蒲扇使勁扇著。
河面上來來往往的小船將挖上來的淤泥拖至岸邊,再用大車拖走,孫冕看著連連搖頭不已。
崑山知縣蓋上行近前抱拳行禮道:“知州,如今大車甚少,河船卸下淤泥費時良久,又不敢卸在河邊,大雨若是一來,恐又衝入河內。”
孫冕揚起手中的蒲扇指向河岸邊的淤泥道:“老夫正想與你分說此事,現下長洲、吳縣兩岸的的百姓們自發將淤泥運回漚糞,爾等為何不向百姓公告。”
蓋上行苦笑道:“百姓不信這淤泥可肥田,下官們費勁口舌都無濟於事。”
孫冕喝道:“非也,爾等未盡全力,何以說無濟於事?明日將村裡的里正、鄉司召來,去長洲縣親眼看看百姓是怎生漚糞的,往來路費、住宿由爾等縣衙公使庫列支,不得有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