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大宋的變遷> 第139章 穩步發展的工業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39章 穩步發展的工業 (2 / 3)

這一日他來到了廂軍的訓練場,守衛的廂軍趕緊通報了鄭鈞,鄭鈞小跑過來抱拳行禮道:“末將見過先生,先生是來軍營巡查麼?”

吳夢自嘲道:“在下對軍事一竅不通,能巡查個什麼出來。”

周圍的廂軍們一陣鬨笑,他們自是不信,臺灣島上諸人有誰不知吳先生天文地理無所不通,區區兵事怎會不知?

廂軍們還真的是想錯了,吳夢對戰陣確實沒有研究,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他只是精通機械加工,對農活那也是小時候幹過的經驗而已,天底下並沒有無所不知的天才。

鄭鈞也是不信,問道:“先生,末將操練一番請先生指點可否?”

吳夢大囧,等下若是看不出個所以然不就貽笑大方,他連連擺手道:“不必不必,某這次前來主要是瞧瞧弓弩。”

鄭鈞笑道:“先生還說不懂兵事,一來便知道我大宋弓弩厲害,末將這就拿出來演練一番。”

說罷就下令十個廂軍們一半拿強弩,一半拿硬弓,在五十步外放好人靶。

吳夢要過一把強弩仔細大量起來,一面詢問著一旁的鄭鈞弓弩各自的特點,鄭鈞對這弓弩的製作也只是聽說而已,便大概講了一遍。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弩臂和弓臂都要採伐上好的木材,去皮取坯之後置於室內半年陰乾,然後逐漸彎曲,彎曲一點角度保持一段日子,直至彎曲成型。

為增加弓臂韌度和彈性,須在弓胎外側貼牛角片,裡側鋪牛筋。牛角要選用兩寸以上的,還要平直,一百支牛角中,只有兩三支適合,牛角磨成片,弓胎兩頭各貼一個。

牛筋層數決定一張弓力量大小,一般三四十磅的弓,鋪兩層就足夠,鋪到九層,那便是狀元弓。

將竹木、牛角、牛筋粘合成一體的,是一種被稱為鰾的天然膠,鰾膠是用豬皮,經過蒸、砸、濾、凝製成,鰾膠能深入潤進材料,將三者徹底融為一體。

吳夢一直以為弓弩簡單,現在一聽要這麼多工序,還需要如此之多的材料,不禁咂舌不已。

他又看了看弩弦,好像不是什麼牛筋之類,連忙詢問鄭鈞,鄭鈞道:“先生,弦是用苧麻為骨,再纏上鵝翎,塗上黃蠟而成。”

說罷拿過一張弓遞給吳夢,又道:“弩弦裝上弩翼時雖是拉的很緊,但放下甚松,弓弦可是一直張的很緊。”

吳夢看了看弓,說道:“且各自射上一箭來瞧瞧。”

鄭鈞一聲令下,十個廂軍舉起手裡的弓弩,瞄準後射出,只聽到一連串的“啪、啪”聲,五十步外的人靶微微搖晃,所有箭支全部命中,顯見這些廂軍都是經常操練的精銳軍卒。

吳夢吩咐李五推著自己往前,他要去看看弓弩的威力。

鄭鈞陪著吳夢一起前來,他拿過兩個木靶道:“先生請看,這箭支都已透過木靶,弩雖不及遠,可透甲卻比弓強。”

吳夢接過木靶仔細瞧了瞧,心知這弩的初速快,所以透甲深,只是射擊行程過短才導致射程近。

吳夢問道:“昔年與黨項作戰,這強弓硬弩可否透入黨項的瘊子甲。”

鄭鈞有些羞慚,他不好意思的說道:“瘊子甲產自党項的青塘羌族,可說是天下最好之盔甲,大宋的強弩五十步不能破甲,二十步僅能穿入,十五步內方有殺傷。”

吳夢心道難怪大宋與黨項對戰,這党項的什麼鐵鷂子全身盔甲,強弓硬弩都射不進去,十五步透甲有什麼用,一兩秒鐘就衝到跟前了。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