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大宋的變遷> 第312章 天聖新年的臺灣(上)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12章 天聖新年的臺灣(上) (1 / 2)

乾興二年十二月底,朝廷的邸報傳至臺灣府衙,吳夢隨便翻了翻,卻看到明年改元為“天聖”。

吳夢嘴巴癟了癟,“天聖”這個年號終於冒了出來,劉娥這想當皇帝的念頭還挺強的。這幫文人士子馬屁也拍的挺好。

晏殊這個八面玲瓏的人,居然提出“群臣奏事太后者,垂簾聽之,皆毋得見”,這垂簾聽政之策太貼劉娥的心了,看來又快要升官了。

對於朝廷的破事,他懶得去理會,看了看就丟在一邊,拿起孫冕的兩封書信看了起來。孫冕將住建務的事情在信裡詳細說了一遍。

吳夢越看越有意思,官本位的社會想根治官吏的貪汙受賄根本是不可能的,集體貪墨的事情在蘇州會發生,在東京城同樣會發生,更何況是房產這樣大量錢物進出的專案,那就是腐敗的重災區。

第二封信是請吳夢幫忙收留石錟的家眷一事,這個倒是容易,不過仔細想想卻是一種悲哀,執著正義的人反倒要逃離東京城,那些貪墨的朝廷大臣反倒堂而皇之站在朝堂上慷慨陳詞。

吳夢想了想後給孫冕寫了一封回信,答應了他的請求,同時又說出了自己的想法,這抓捕貪墨的官吏要限定在住建務內,不可擴大化,先把蒼蠅打了,老虎有劉太后護著只怕也動不了,再說如今的大宋還未到徹底變革的時候,沒必要搞得人心惶惶。

最後一封是趙禎的來信,他在信裡面問了關於交子的問題,吳夢看完信後,方才想起益州路的這件大事。

他仔細的想了想,這是件好事,但還是有些問題存在,比如交子的面額較大,只能在商賈間流通,對直接提高百姓的交易幫助不大,百姓直接使用交子還是有不少障礙的,最好的法子就是交子與銅錢並行,慢慢取代銅錢。

但川蜀之地沒有銅,且運輸困難,蒸汽車船暫時還上不去三峽,臺灣府雖然有大把的銅錢,但運到益州的代價太大了。

吳夢嘆了口氣,此事還得靠蒸汽機的升級換代才可一勞永逸的解決,如今的商賈們的大額交易都是走官府的飛票。

對於紙幣的應用吳夢暫時沒有好的法子,他提筆給趙禎寫了封回信,詳細的闡述了貨幣的真實用途,告訴趙禎貨幣就是貨物交換的憑據,並不一定要用等價交換的方式來鑄造銅錢。

將來的大宋朝廷用交子來作為貨幣是必定的趨勢,如今之計只需穩定交子的兌付,藉助交子來促進商賈的交易,繁榮經濟,降低民生產品的物價。

待蒸汽車船升級到可以直上三峽時,再將銅錢運到川蜀之地,直接發行小額的交子,可以保證隨時兌換,那交子將逐漸流通川蜀之地乃至全天下,以後大宋將不必再浪費寶貴的銅來鑄造貨幣。

寫完給趙禎的書信後,想到孫冕也是三司副使,還是管收錢的部門,便抽出給孫冕的書信,將交子的事情也講述了一遍,請他確保交子這一利國利民的紙幣順利發行。

貓冬的日子總是很快就過完了,轉眼間天聖元年的元日到了,臺灣第五個年頭裡最忙碌的一年也終於熬過去了,盤點這一年臺灣府的收穫,計劃的事情都如期完成,朝廷也打了個大勝仗。

雖然官家去世了,但有了他的遺詔,臺灣府與大宋本土、契丹的貿易依然風平浪靜,貨物進出還算正常。

淡水的大市場十二月中正式開業,燕肅手書的“淡水大市場”招牌下人流稀少,遠沒有基隆市場開業那般火紅。

乾興二年淡水諸人都在大修水利,修築軍營,每月工錢僅有八百,口袋裡也沒剩下幾個子兒,市場裡看熱鬧的人多,買的人少。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