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玄幻魔法>六合見聞錄> 海外十州地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海外十州地理 (2 / 2)

徵和三年,武帝幸安定。西胡月支國王遣使獻香四兩,大如雀卵,黑如桑椹。帝以香非中國所有,以付外庫。又獻猛獸一頭,形如五六十日犬子,大似狸,而色黃。

命國使將入呈帝見之,使者抱之,似犬,羸細禿悴,尤怪其非也。問使者:“此小物可弄,何謂猛獸?”使者對曰:“夫威加百禽者,不必系之以大小。是以神麟故為巨象之王,鸞鳳必為大鵬之宗。百足之蟲,制於螣蛇。

亦不在於鉅細也。臣國去此三十萬裡,國有常佔東風入律,百旬不休,青雲幹呂,連月不散者。當知中國時有好道之君,我王固將賤百家而貴道儒,薄金玉而厚靈物也。故搜奇蘊而貢神香,步天林而請猛獸,乘毳車而濟弱淵,策驥足以度飛沙。

契闊途遙,辛苦蹊路,於今已十三年矣。神香起夭殘之死疾,猛獸卻百邪之魅鬼。夫此二物,實濟眾生之至要,助政化之昇平。豈圖陛下反不知真乎?是臣國佔風之謬矣。今日仰鑑天姿,亦乃非有道之君也。眼多視則貪色,口多言則犯難,身多動則淫賊,心多飾則奢侈。

未有用此四者而成天下之治也。”武帝恧然不平。又問使者:“猛獸何方而伏百獸?食啖何物?膂力何比?其所生何鄉耶?”使者曰:“猛獸所出,或生崑崙,或生玄圃,或生聚窟,或生天路。其壽不竊,食氣飲露,解人言語,仁慧忠恕。

當其仁也,愛護蠢動不犯虎豹;當其威也,一聲叫發千人伏息。牛馬百物,驚斷絙系,武士奄忽,失其勢力。當其神也,立興風雲,吐嗽雨露,百邪迸走,蛟龍騰騖。處於太上之廄,役御獅子,名曰猛獸。蓋神光無常,能為大禽之宗主,乃玃天之元王,辟邪之長帥者也。靈香雖少,斯更生之神丸也。疫病災死者,將能起之。及聞氣者,即活也。芳又特甚,故難歇也。”於是帝使使者令猛獸發聲,試聽之。

使者乃指獸,命喚一聲。獸舐唇良久,忽叫,如天大雷霹靂。又兩目如□磹之交光,光朗沖天,良久乃止。帝登時顛蹶,掩耳震動,不能自止。侍者及武士虎賁,皆失仗伏地,諸內外牛馬豕犬之屬,皆絕絆離系,驚駭放蕩,久許,鹹定。

帝忌之,因以此獸付上林苑,令虎食之。於是虎聞獸來,乃相聚屈積如死虎伏。獸入苑,徑上虎頭,溺虎口,去十步已來,顧視虎,虎輒閉目。帝恨使者言不遜,欲收之。明日失使者及猛獸所在,遣四出尋討,不知所止。到後元元年,長安城內病者數百,亡者太半。帝試取月支香燒之於城內,其死未三月者,皆活。芳氣經三月不歇,於是信知其為神物也。

乃更秘錄餘香,後一旦又失之,檢函,封印如故,無復香也。帝愈懊恨,恨不禮待於使者。益貴方朔之遺語,自愧求李君之不勤,慚衛叔卿於階庭矣。明年,帝崩於五柞宮。已亡月支國人鳥山震檀卻死等香也。向使厚待使者,帝崩之時,何緣不得靈香之用耶?自合命殞矣。

滄海島在北海中,地方三千里,去岸二十一萬里。海四面繞島,各廣五千裡。水皆蒼色,仙人謂之滄海也。島上俱是大山,積石至多。石象八石,石腦石桂,英流丹黃子石膽之輩百餘種,皆生於島。石服之神仙長生。島中有紫石宮室,九老仙都所治,仙官數萬人居焉。

方丈洲在東海中心,西南東北岸正等,方丈方面各五千裡。

上專是群龍所聚,有金玉琉璃之宮,三天司命所治之處。群仙不欲昇天者,皆往來此洲,受太玄生籙,仙家數十萬。耕田種芝草,課計頃畝,如種稻狀,亦有玉石泉,上有九源丈人宮主,領天下水神,及龍蛇巨鯨*水獸之輩。

扶桑在東海之東岸,岸直,陸行登岸一萬里,東復有碧海。海廣狹浩汗,與東海等。

水既不鹹苦,正作碧色,甘香味美。扶桑在碧海之中,地方萬里。上有太帝宮,太真東王父所治處。地多林木,葉皆如桑。又有椹樹,長者數千丈,大二千餘圍。樹兩兩同根偶生,更相依倚。是以名為扶桑仙人。食其椹而一體皆作金光色,飛翔空玄。

其樹雖大,其葉椹故如中夏之桑也。但椹稀而色赤,九千歲一生實耳,味絕甘香美。地生紫金丸玉,如中夏之瓦石狀。真仙靈官,變化萬端,蓋無常形,亦有能分形為百身為十丈者也。

蓬丘,蓬萊山是也。對東海之東北岸,週迴五千裡。外別有圓海繞山,圓海水正黑,而謂之冥海也。無風而洪波百丈,不可得往來。

上有九老丈人,九天真王宮,蓋太上真人所居。唯飛仙有能到其處耳。

崑崙,號曰昆崚,在西海之戌地,北海之亥地,去岸十三萬裡。又有弱水週迴繞匝。山東南接積石圃,西北接北戶之室。

東北臨大活之井,西南至承淵之谷。此四角大山,實崑崙之支輔也。積石圃南頭,是王母告周穆王雲:咸陽去此四十六萬裡,山高,平地三萬六千里。

上有三角,方廣萬里,形似偃盆,下狹上廣,故名曰崑崙山三角。其一角正北,幹辰之輝,名曰閬風巔;其一角正西,名曰玄圃堂;其一角正東,名曰崑崙宮;其一角有積金,為天墉城,面方千里。城上安金臺五所,玉樓十二所。

其北戶山、承淵山,又有墉城。金臺、玉樓,相鮮如流,精之闕光,碧玉之堂,瓊華之室,紫翠丹房,錦雲燭日,朱霞九光,西王母之所治也,真官仙靈之所宗。上通璇璣,元氣流佈,五常玉衡。理九天而調陰陽,品物群生,稀奇特出,皆在於此。天人濟濟,不可具記。此乃天地之根紐,萬度之綱柄矣。是以太上名山鼎於五方,鎮地理也;號天柱於珉城,象網輔也。

諸百川極深,水靈居之。其陰難到,故治無常處。非如丘陵而可得論爾。乃天地設位,物象之宜,上聖觀方,緣形而著爾。乃處玄風於西極,坐王母於坤鄉。昆吾鎮於流澤,扶桑植於碧津。離合火生,而火獸生於炎野;坎總眾陰,是以仙都宅於海島。艮位名山,蓬山鎮於寅醜;巽體元女,養巨木於長洲。高風鼓於群龍之位,暢靈符於瑕丘。

至妙玄深,幽神難盡,真人隱宅,靈陵所在。六合之內,豈唯數處而已哉!此蓋舉其標末爾。臣朔所見不博,未能宣通王母及上元夫人聖旨。昔曾聞之於得道者,說此十洲大丘靈阜,皆是真仙隩墟,神官所治。其餘山川萬端,並無覿者矣。其北海外,又有鐘山。在北海之子地,隔弱水之北一萬九千里,高一萬三千里,上方七千裡,周旋三萬裡。

自生玉芝及神草四十餘種,上有金臺玉闕,亦元氣之所舍,天帝居治處也。鐘山之南,有平邪山,北有蛟龍山,西有勁草山,東有束木山。四山,並鐘山之枝幹也。四山高鐘山三萬裡,官城五所,如一登四面山下望,乃見鐘山爾。

四面山乃天帝君之城域也。仙真之人出入,道經自一路,從平邪山東南入穴中,乃到鐘山北阿門外也。天帝君總九天之維,貴無比焉。

山源週迴,具有四城之高,但當心有觀於崑崙也。昔禹治洪水既畢,乃乘蹺車,度弱水,而到此山,祠上帝於北阿,歸大功於九天。

又禹經諸五嶽,使工刻石,識其裡數高下。其字科斗書,非漢人所書。今丈尺裡數,皆禹時書也。不但刻剫五嶽,諸名山亦然。

刻山之獨高處爾。今書是臣朔所具見,其王母所道諸靈藪,禹所不履,唯書中夏之名山爾。臣先師谷希子者,太上真官也。昔授臣崑崙鐘山、蓬萊山及神洲真形圖。昔來入漢,留以寄知故人。此書又尤重於嶽形圖矣。昔也傳授年限正同爾。

陛下好道思微,甄心內向,天尊下降,並傳授寶秘。臣朔區區,亦何嫌惜而不止所有哉!然術家幽其事,道法秘其師。術洩則事多疑,師顯則妙理散。願且勿宣臣之意也。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