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十國帝王> 章七十五 錦繡江山萬萬裡 陽關未必無故人(3)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章七十五 錦繡江山萬萬裡 陽關未必無故人(3) (1 / 2)

莫離率領艦隊出海之前,曾今派遣馬懷遠為探路先鋒,跟隨軍情處先行打探過通航海路與沿岸的情況,是以莫離在出海之後,行程頗有章法,雖然海上航行免不得有種種困難,不過這對於龐大的大唐艦隊而言,都不是太大問題。

莫離順利抵達天竺,這個訊息並不讓李從璟吃驚。眼下的天竺南北分裂,北天竺為波羅王朝所統一,南部則有數個割據勢力,而且穆斯林侵入天竺已經兩百年,整個地區形勢頗為複雜。

李從璟當然沒有徵服天竺的打算,他只想建立跟天竺的商業關係,這就讓莫離等人的差事要好辦得多,畢竟互通有無這種事,無論是統一王朝還是割據勢力,正常情況下都不會拒絕。而作為大唐商船遠航西印度洋的中轉站,天竺地位非常重要,關係著大唐商業帝國建立的大局。

目下莫離在天竺逗留,會跟對方有一段時間的接觸,後續情況會如何發展,還得看莫離的本事。

合上了摺子,李從璟繼續跟蘇禹珪說大唐律的事。

“大唐律要統籌全域性、面面俱到,此固基本要求,但初版之內容,卻也不必事無鉅細都囊括在內。初版大唐律,是要給大唐豎立基本規範,給社稷治理確立基本原則,有此方向與基礎,往後再步步完善即可。能在一二十年內,將大唐律修繕到一個頗為完整的地步,朕就不會覺得有大妨礙。”

臨了,李從璟如此總結。

蘇禹珪躬身應是,而後直敘要害,“依照陛下的旨意,初版大唐律明年就能施行。一部律法要確立威嚴,讓官民都去遵守,拋開其它因素不言,懲治不法的第一戰定要大張旗鼓,令天下皆知。不知陛下能接受這一戰,打到多大規模?”

李從璟豈能不知蘇禹珪心中所想,他看著這位被他深為倚重的時代俊彥,目光炯炯道:“你是問朕可以給你多少顆人頭?”

“人頭不僅要多,還要夠尊貴。”蘇禹珪毫不避諱,“律法者,規則也。欲使人遵守規則,不僅要規則合理,還得讓人畏懼規則。而欲求律法迅速確立此等威嚴,沒有比讓人意識到規則能殺人、能無區別殺人,更好的方法。惟其如此,才能彰顯陛下以之治國之心!”

這番言論,若是讓某些老夫子聽見,定要指著蘇禹珪的鼻子,破口大罵一聲“毫無人性的酷吏!”

李從璟端詳著蘇禹珪,縱然他早就知道此子心性異於常人,此時也不得不為對方的“嚴酷”感到驚訝,這讓他沉默下來,腦海中不禁浮現出歷史上那些有名的酷吏名號。

這一刻,李從璟陡然意識到,他現在要借大唐律做的事,跟漢武一朝藉助酷吏們做的事,頗有相似之處兩者都是在打破時代舊有規則,豎立新的規範,並且在這個過程中,將不可避免任用“酷吏”。

漢初,朝廷以黃老之術治國,有罪輕懲甚至有罪不罰,都是常有之事,而時人美其名曰不傷天和。如此治國手腕,不能說不好,但絕對無法締造強大帝國。要建立強大帝國,得靠賞罰分明,有賞罰,人才會不作惡,而思奮進。漢初朝廷看似心胸寬大,實則這份寬和之下,導致的是官吏貪贓枉法,滋生無數人間悲劇,國家更不可能很好的呼叫國力。劉徹能締造漢武帝國,自然有他的道理,以“酷吏”懲辦不法官吏,除去官僚系統中的蛀蟲,推行新的規則,讓官吏少作惡而戮力國事,改良社會風氣,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這跟商鞅在秦國變法,實在是有共通之處。

李從璟無意去做秦孝公和漢武帝,因為時代不同,他心中的想法也不同,但行事的方法,其實萬變不離其宗,蘇禹珪有類似“酷吏”的做派,也是一種必然。

李從璟靠在扶背上,手指輕輕敲打著扶手,徐徐道:“長興年間,朝廷曾大舉整頓吏治、肅清不法,眼下才多少年,難道天下吏治又亂了?而且是在朝廷持續完善體制,時時大力監察的情況下?”

“從古至今,從不缺貪官汙吏,尤其是寒門士子做官後,爭權奪利、收受賄賂之事,更是不可禁絕。”蘇禹珪站得筆直,“如今九州一統,邊境雖仍有戰事,但對許多權貴而言,天下實已太平。當此之際,這些在往前的天下大亂中,貧窮過窘迫過流血過立功過,而如今掌握了權力的,自然沒有不大肆攬權與聚斂財富的道理。”

“若非長興年間陛下曾大力肅清吏治,眼下之大唐官場,真不知已經糜爛到了何種地步。”蘇禹珪直言不諱,“長興之治,使我大唐能一統九州,而若陛下欲求大唐再現盛世,則需定鼎之治!”

李從璟不說話了,只是打量著蘇禹珪。

若是換做尋常官員,此時必定如坐針氈,馬上就要下拜謝罪,但蘇禹珪這種人,心頭唯有律法最是神聖,其它的都不能與之相比,所以身如勁松,不動如山。

蘇禹珪繼續道:“所謂長治久安,長治才能久安,世間斷無一勞永逸之事。幸有長興之治,眼下大唐才有推行大唐律的基礎,若無長興之治,縱然臣將大唐律書寫得再如何完善,它也不會有面世的可能。如今,陛下推行大唐律,有重開九天之意,是為天下重塑秩序,此等改天換日之舉,焉能不流血、不流許多血?”

抬起頭,蘇禹珪擲地有聲:“但即便如此,眼下推行大唐律,也不會比長興之治流更多血,這都是陛下治理江山之功勞,除此之外,還有邊境大戰提供時機。但若是此事拖延下去,再過十年,天下承平日久,得富貴病的官吏太多,陛下再推行大唐律,恐怕就不是流一些權貴的血就能做得到的了。而若是等到數十年後,官場定型,風氣敗壞,官吏、百姓都習慣了腐朽規則,荼毒積澱太深,社稷病入膏肓,一部治世的大唐律,恐怕就會成為亂天下的罪魁禍首!到得那時,縱然君主再如何聖明,恐怕都不可能重塑大唐盛世,頂多,得箇中興之治的虛名但這於江山根本又有何益?”

言及於此,蘇禹珪撩袍拜下,“天下秩序,不破不立。自黃巢起事,天下霍亂數十年,正為新秩序之確立,提供了無雙契機,而先帝與陛下之治,又為大唐律之推行,奠定了最好的基礎,當此之時,請陛下萬莫遲疑!”

李從璟看著蘇禹珪,沉吟許久,道:“民不犯法,自然也談不上治罪,今你欲求一批尊貴人頭,為大唐律立威,可是已經察覺到,有某些權貴有不端之舉?根基正,大廈才正,為正大唐根基,朕何必吝嗇幾顆人頭?說吧,哪些人有犯法之嫌?”

為給大唐律立威,蘇禹珪可謂是用心極深,他眼下明明察覺到有人行為不端,觸犯了律法,卻不立即查辦,要的就是等到大唐律頒行後,再去以大唐律來治他們的罪,如此,既懲治了不法,也為大唐律立了威。

蘇禹珪抬起頭,“前工部尚書任圜!”

李從璟愣了愣。

任圜,皇后任婉如之父也。

......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