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君臣在紫宸殿議事,說的正是昨日接的戰報,徽宗皇帝聽童貫說遼國不過是防備,兵無南下之意,放下心來,不想有人出班說了另一番話。
這人正是戶部尚書侯蒙侯元功。侯蒙得知了此事之後,立刻就把此事和宋江的義勇軍聯絡到了一起。
自六月趙良嗣聯金訂盟而回,大宋君臣都知道了遼國被女直人打得一敗塗地,連失了東京上京,國土已去半數。況且現在遼軍還與金國在中京上京下附州縣日夜廝殺,這種情況之下,萬不可能再起兵南下,兩面開戰,只能是防備大宋北上。
侯蒙上前行禮說道:“陛下,老臣也覺得此次遼國的舉動有些蹊蹺。想宋江義勇北上之時,遼軍也有些防備,但也不到這般地步,現在遼人重兵屯於邊境,還屢屢發小隊偵騎南下窺視,做示威之狀。只怕打的不是南下的主意,而是想把我大宋邊軍威懾住,好讓他們騰出手來專心圍殲義勇軍。”
徽宗略略思量一下,旁視蔡京問道:“太師是如何看法?”
蔡京出班奏道:“陛下,臣覺得侯大人言之有理,該是如此情形。”
官家笑道:“你們三人今日倒是難得一致,那又該如何應對?”
童貫正想出聲,不料侯蒙搶在他之前先行說話:“陛下,臣還有話沒有說完。”
徽宗有些奇怪:“卿只管說便是。”
侯蒙朗聲道:“義勇軍北上不過三千,只為探聽軍情、打探虛實而去。可是邊境各處呈報上來的數字,遼軍不下十萬人屯於邊界,要是隻為防備義勇軍南下,這其中必是有些緣故。否則遼國怎麼會如此大動干戈?不過臣也是想不出,義勇軍到底是做了什麼事情,使得遼人這般如臨大敵。不過此事,也算是宋江立下的功勞,這也算將遼軍的虛實探出來了。遼國幾日之內,就能聚集十萬軍馬,實力不容小覷,北伐之事,還請陛下三思。”
“哦?”徽宗先是有了些興趣,這舉動的確有些古怪!繼而也想到遼國的實力,變得憂心起來。侯蒙再次勸諫北伐時,臉色頓時陰沉。這北伐之事,對徽宗來講,是塊不允許觸及的逆鱗。
殿中的諸臣也是紛紛思索,侯蒙說得並非沒有道理。
侯蒙接著說道:“關於此事以臣之見,應該命沿邊駐軍出動北上,但不過邊界要吸引住對面遼人關注,這樣或許給身處遼人重圍的義勇軍創造一些南下的機會。”
“此事萬萬不可!”童貫當即反對,“陛下,我朝伐遼之事還在籌備,要是現在出動沿邊各軍,萬一引起遼人誤會而招來戰火,豈不是因小失大?”
侯蒙當即反駁:“童太尉,按你的意思,我大宋就要坐視義勇軍全軍覆沒不成?”
童貫正色說道:“侯大人,某家也不希望宋江折在遼國,只是此次事情是因宋江違抗聖諭,私自變更行軍而起。要是遵照陛下的諭旨,又怎會陷入如此境地,純屬咎由自取。某家知道侯大人與宋江交好,可也不能因私費公,致軍國大計於不顧!”
“你!”侯蒙被童貫說得啞口無言,畢竟宋江的確是有違聖諭在先,雖說朝中尚未對此事定論,這也是無從辯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