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茶館新開業,人手不夠,劉平從自己負責的外賣人員裡推薦了幾個過來幫忙,其中就有劉昌,以及他的兩個同窗。這是馮嬌娘給夏美珍的臉面,特意的囑咐李世和辦的。
見大和尚倒好了茶,劉昌便和另外三個人上前將茶水端起,一一遞給在場的所有客人。如此新奇的手法,加上這般服務,到真是讓一些愛茶之人另眼相看。
秦三作為一個吃貨,也是一個愛茶的人,因仗著在東街有點臉面,自然是在這群人當中。當然秦三並不能和那些文人雅士那樣能將茶品出個一二三來,他喝茶,純碎是為了解膩——食用美食之後的膩味。
這會兒接到劉昌遞過來的茶,他先是輕輕的聞了聞,然後才抿了一點點,舌尖一點澀繼而甘甜的味道,讓他為之一震:這茶比之磚茶要味淡,比之散茶又濃香些,可能是手法的關係,比之點茶又有點不同。
這時代,對茶的研究還停在煎茶點茶上,製作上還停在蒸青上,對於炒青還沒能發展出來。而夏美珍讓大和尚來做這茶道也是因為,炒青綠茶是由大和尚研發出來的。
秦三有些疑惑,他帶著疑問看向其他人,於是就見到一個個驚愕的表情,還有不時冒出來的好茶的評論,心裡就平衡了許多。
後堂廂房裡,夏美珍從窗戶口檢視了客人們的表情後,對身後的杜飛道:“以後咱們的客人就是這些勳貴和學子們,回頭你就花錢讓那些學子們寫一些咱們的茶的文章來。”
因為她的年紀和身份的關係,不便到前頭去招呼客人,所以就只好將杜飛叫來囑咐了。
杜飛在李世和哪兒聽過夏美珍的事蹟,因此對夏美珍倒是敬佩的很,並不在乎她年紀小又是女子身份,而且,夏美珍此時如此周到的想法,也令他眼前一亮,於是二話不說就出去了。
這邊茶館熱鬧的開業,江蓉自然在家裡聽到了風聲,尤其是聽兒子說,書院裡那些在茶館幫忙的人,一個個的都拿了大分紅,這還不算,暢新居里接待的都是宣州府當地的大家,這是江蓉最最生氣的地方,如此一來,她要算計江雲仙母女兩就沒那麼容易了。
而馮嬌娘的屋裡卻是一派喜氣,她聽著湘琴打聽來的事,笑的合不攏嘴,道:“這丫頭就是注意多,瞧瞧,她乾的哪一件事不是賺錢的,還偏偏咱們宣州府的有錢人還就吃這一套。”
湘琴笑道,“我倒是覺得夏姑娘是腦子好,要是像奴婢這樣的笨的人,就是給了方子給了錢,都不一定有她那麼會賺錢呢。”
湘琴是為數不多的敢和馮嬌娘對著說話的人之一,所以,馮嬌娘聽了這話倒也不生氣,反而笑的臉兒都紅潤了不少。
正巧這時程錦恪進來,見她們笑的開心,便問了下原由,湘琴就將事情說了,馮嬌娘笑著將這個月的賬簿遞給他看,一邊說道:“因為她這個辣條,我們採風樓這個月收益了一千多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