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我成了一條錦鯉> 番外5 有鳳來儀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番外5 有鳳來儀 (3 / 5)

殘疾父親。

八十還在為兒子擔憂的老母親。

……

人間煙火有多盛,它撐開的黑暗就越如穹頂在空,無邊無際。

所以創作這個故事的情感湧動就越來越激烈,季銘默默等它沉澱下來,化入一字一句,一人一事,才開始做劇本選角……於是,字句皆苦,人事俱難,再從裡頭找一點不那麼輕浮的,真正的光亮希望出來,送給裡頭的人事物,看他們露出點笑,得一刻輕鬆,方告功成。

《孤獨城市》音樂劇的推進非常快,可能跟劇本做的太好有關係,幾乎季銘找到的編曲編舞,都能靈思泉湧,真正地從內心深處去創作,去溝動曾經那些被自己埋入心底的不易和堅持。

《大荒行紀》當年的寒假,《孤獨城市》在滬上東方廣場音樂廳首演。

很好哭啊。

“旁邊年輕人很多,不知道是不是季銘的粉絲,但是看得非常投入,不只是為了偶像來的,”一位戲劇評論家寫道:“哪怕有一些特意安排的笑點,但整部劇仍然彷彿浸在了眼淚裡,它並不苦情,只是動人。作為一個觀察者,我有些不專心,所以我看到一對兒小情侶時而對視,然後羞澀的笑起來,好像當年的窘迫經歷都化成一笑而過;我看到沉默的小姑娘掩住半張臉,眼神裡恍惚有一個鮮活的少年遠去;我看到一箇中年三口之家,無聲比比劃划著,好似說當年他們的租屋還不如舞臺上那個大……能放進劇目的內容是有限的,但被季銘納入其中的情感,卻有一座城市那麼複雜,每一個人的孤獨都是一顆星,掛在幕布,映到心裡。”

“城市容納不了靈魂,農村放不下的我的肉身——這爛大街的話,其實有爛大街的道理,因為這真的是個特別廣大的命題了。我沒有想過,第一次把這個命題作文寫成滿分的,竟然會是一部音樂劇,哈哈,我很少看音樂劇,以後應該會看的更多一點。”——網友A。

“終於,終於,住在城市CBD的loft,穿著上萬的奢侈品大牌,出入打車來去,動輒酒吧豪飲,最新的3C產品,不眨眼的高階護膚品……然後說我的青春啊,多麼艱難,我的愛情啊,多麼曲折——終於不用他麼的再忍受這種弱智青春片了。當然,苦兮兮的婆媽片,一窮就變態的犯罪片,也不想看了。《孤獨城市》這樣正常一點的青春片,竟然到今天才出現。”——網友B。

“真好啊,季銘還是這個季銘。”

“哈哈哈,我以為做出《山海》以後的季銘,會不一樣了,但《孤獨城市》告訴我,他還是他,甚至更好了。”

“迫不及待等電影。”

票房、口碑、熱度……都不是問題。

甚至海外,可能全世界的社畜都是一樣的窮和多愁善感,《孤獨城市》在海外的巡演竟然亞歐美全線爆紅,比《默》和《大聖歸來》都來的更加廣泛。

寂靜湖音樂劇團一躍成為世界範圍內都備受歡迎的音樂劇團——西區、百老匯的演出,次第開場,陸續有來,陌生國度的故事因為共情而變得不再有隔閡和陌生。

相對於天成文化,季銘對寂靜湖音樂劇團的規劃更加清晰一些,基地、劇院、海外戰略、人才培養……一整套的班底建的非常快。短短時日,有志於從事舞臺表演的畢業生們,來自母校中戲音樂劇系的,北舞的,上戲的……蜂擁而至。

一座音樂劇聖地,冉冉而起。

在寂靜湖音樂劇團的帶動下,官方劇團的音樂劇部門,獨立音樂劇團,以及海外劇團,開始在國內市場爭妍鬥豔,這個曾經不為很多人所知的舞臺表演形式,翻著跟頭闖入大眾視野。

看一場音樂劇,開始成為司空見慣的消遣。

而音樂劇屆人均王子的現象暫時還沒有改變,但“季銘,那是音樂劇之王啊”的講法,卻也默默心口相傳,成為公認之事——把越來越大的國內音樂劇市場咬下近乎一半來的寂靜湖帝國主宰,稱王也是尋常了。

更何況,寂靜湖劇團還在歐美和他們的本土劇院劇團分庭抗禮,彷彿一座大壩,單人獨騎抵抗著高水位的入侵,給下游還在積水的湖泊爭取更多時間,只待一日兩方相通,再無半點弱勢。

……

《山海:青丘狐國》是在春節檔上映的,國內依舊攬獲15億美金,略高於《大荒行紀》,海外則比《大荒行紀》高出近2億美金,27億出頭的票房數字將將超過《阿凡達》,僅次於《復聯4》,而且影史前五,《山海》至此佔據第二第四兩席。

把最賣座的系列片稱號,徹底攬入懷中。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