淩晦心平氣和,像不知道一樣照常過,只是在下午淩扈來尋他吃點心時,略提了幾句這件事。
他甚至沒有賣慘,只是似有若無的提了幾句,說接下來兄弟倆一起出城玩幾日,畢竟日後可能就沒有什麼機會了。
接著,這個傻弟弟的動作就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頓了下來。
淩扈並不是什麼都不知道的蠢人,他自小被當繼承人培養,自是知道朝廷最近的風起雲湧。
父王定下了哥為質子嗎?還是哥他感覺出來的?
可是,哥他自小就一直身體不好,性格又溫溫和和的,如果他去了昭國,是不是會被人欺負?
淩扈將嘴裡的點心嚥下,暗自下定了決心。
而淩晦看著他的神情,就知道他已經做好了決定,畢竟這個弟弟是一個很好懂的人,從來藏不住事,什麼情緒都寫在臉上。
當天下午,十四歲的淩扈便來到自己父王面前。
焉耆昆彌最近打了敗仗,本就心情不佳,有些焦頭爛額,所幸的是質子人選提前內定好了,只需派人去通知一聲就行。
可他沒想到,在這個關頭小兒子竟然主動找到自己,說仰慕中原文化已久,自願去昭國為質。
最後,淩扈說:“況且,我相信阿父會很快接我回來。”
焉耆昆彌第一次對他勃然大怒,高高揚起手,“這可由不得你!”
淩扈卻梗著脖子,沒有想躲的意思。
焉耆昆彌想扇他一個巴掌,警告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可最後那個巴掌在空中抖了半天,還是沒捨得落下去。
這是他最為寵愛的小兒子啊……
他終究是頹然地收回了手。
淩扈去往昭國那天,許多人都來送別,淩晦更是騎馬一路送到了玉門關。
望著在風沙中遠去馬車的影子,淩晦心想,快了,快了。
他已經在籌謀了,快則三五年,他總會抵達大昭的。
而在三年後,焉耆這個小國家果然已經裝不下他的野心了。
第二次來到玉門關這天,他拋卻了淩這個姓,但是比起淩,他更加不喜歡晦這個字。
從今往後,他就叫無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