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最後,除了林朝和其餘幾位尚書沒有表態外,內府成員幾乎都站出來表示贊同。
林朝見此,便對眾人笑道:“諸位皆以為主公可以稱王?”
眾人齊齊點頭。
“那好,只是如此大事,某卻不敢擅作主張。文若且拿出紙筆,讓諸位都簽上名字,送往青州呈報主公。待到主公鈞命下達,咱們便一同上表天子,為主公建國稱王。”
簽名的目的,自然是要讓劉備一觀臣屬的心意。
但某種程度上,也是表忠心的絕佳機會,是以眾人紛紛爭先恐後湧了上來。
先是荀彧,然後是內府五部尚書,最後是侍郎。至於在外未歸的都察院三位御史,則是由林朝替他們署名。
等所有人都署名完畢之後,林朝卻沒有動筆寫下自己的名字。反而對眾人一揮袖,示意散會。
同時拿著百官的署名走了出去,前往軍機府諮詢眾將的意見去了。
這一切,無處不透露著林長史公事公辦的態度。
只是林朝離開後,荀彧卻微不可查的鬆了口氣。
好險……看子初方才的反應,應該不知道奉孝的計劃。不過所幸這巧立名目的第一步,還是走出去了。
接下來便是第二步,瞞天過海。
林朝離開之後,政務堂又開始了新一輪的忙碌。
不過在眾人都沒有注意到的地方,一份奏表卻悄悄出現在了荀彧的案頭。
荀彧拿起看了一會後,便命人將奏表傳給了禮部尚書王允。
可此時的王允哪有心情看這東西,有劉備稱王的訊息在前,新式紙張對世家的影響在後,此刻他滿腦子都在想著如何解決此事。
不過既然是荀彧指派給他,他也不能不看。
開啟之後,卻發現裡面只是一些關於行政地區的劃分改革之類的小事,便沒有多留意。
此次三州之戰,其實不僅僅是徐州和袁紹、曹操的戰爭。打到後面的時候,幽州公孫瓚,兗州袁術同樣參與了進來,這就導致如今的地盤有些問題。
比如當初林朝忽悠公孫瓚出兵攻打冀州,目的就是為了讓他牽制袁紹留在冀北的兵馬。
林朝也給出了承諾,那就是你公孫瓚能打下多少地盤,那就都歸你所有。若是你能拿下整個冀州,那徐州方面就表你為冀州牧。
當然,這其實只是林朝的畫餅而已,因為後續戰爭結束得太快,公孫瓚根本沒有攻下整個冀州的時間。
不過饒是如此,冀州北部的博陵郡,河間郡,也有很大一部分被公孫瓚納入囊中。
如今戰事結束,公孫瓚手中的地盤自然是要不回來的,那就只能將這兩郡殘餘的地盤,重新整合劃出一個新的行政區域。
再比如魯郡原本雖然歸豫州所有,但如今這一戰之後,不僅魯郡被徐州收入囊中,連魯郡南面與彭城接壤的沛郡,也有一部分割槽域被一同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