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也徹底確立了內閣高於各部尚書的原則。
尚書做得好,便升遷入閣;做得不好,年老之後便致仕辭官,歸居鄉里。
至於內閣再升遷,那就給個榮譽頭銜,也就是所謂的三公。
與此同時,林朝雖然保留了九卿,卻把他們的品級從秩中二千石降為了秩二千石。
五部尚書秩中二千石,各部侍郎秩二千石,內閣諸公秩五千石,都察院院首秩五千石,左右監察御史秩二千石。
而之前林朝設立的太尉諸府,諸如賈詡掌管的順天府,郭嘉掌管的校事府,以及張機的濟世府,甚至是甄堯和糜竺所在的商業府,也都從秩千石提升為秩二千石。
行政方面大刀闊斧改革完畢後,林朝又把目光瞄向了軍機府。
國之大事,在戎與祀。
軍機府令,為秩五千石,其餘眾人秩二千石。
當然,這個改革過程肯定受到了反彈。
不過以如今林朝手中籌碼,已經不需要跟那些反對者虛與委蛇。
誰反對,就罷誰的官。
再反對,就殺人!
本來這群人就被李儒限制在長安城中動彈不得,如今想跟林朝玩,自然不是對手。
莫說他們,便是全天下世家一起反對,如今的林朝也不怕。
他的依仗並非已經登上皇位的劉備,也不是手中的大軍。
而是徐、冀、青、兗、幽五州數千萬的百姓民心!
更是這些年羽山學宮培養出的近十萬名讀書人!
只要這些人在,便是天下人一起反對又如何?
你不想當大漢的官?
好極了,有的是人當。
等處理完了這些問題後,時間已經來到了年底。
這一日,林朝藉著家宴為名,將荀彧、荀諶、崔琰、田豐等人全都叫到了自己家中。
經過前番改革,如今的荀諶、田豐、甚至是在外未歸的沮授,都已經準備卸任尚書之位,繼而升入內閣,與荀彧公掌諸事。
至於崔琰,現在已然是和內閣眾人平等的秩五千石高官,自然不需要再行升遷。
這頓家宴倒也和諧,眾人吃著火鍋,唱著歌,正是一副其樂融融之相,可很快林朝就提出了一個令所有人都大為驚詫的提議。
“諸位,某欲開科取士,諸位以為如何?”
聞言,荀彧皺眉道:“子初,何謂開科取士?”
對於這個陌生的詞彙,眾人都不大理解。